脚踩踏板静音投放、分类标识一目了然、桶站周边整洁无味……走进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正黄旗北大社区,14个完成智能化升级的垃圾桶站成为小区新景。从海淀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了解到,这个涵盖4个小区、3000余户家庭的大型社区,通过硬件升级、活动赋能、共治共享三项举措,居民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

据了解,在硬件改造方面,今年以来,正黄旗北大社区对14个垃圾桶站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采用脚踩回弹静音式封闭设计,既方便投放,又减少了噪音和异味。同时,社区根据居民分类习惯优化了桶站配置:针对厨余垃圾减量成效显著的特点缩减投放点,仅设置一组厨余垃圾桶;对产生量大的其他垃圾增加容器配置;可回收物则进一步细分为大件低值与其他可回收物,便于精准分类。

针对夏季高温,社区物业还定期开展桶站消杀工作,有效防止蚊虫孳生,赢得居民一致好评。“改造后的桶站既干净又方便,而且封闭性更好,夏天也不会有异味了。”正黄旗北大社区居民徐阿姨称赞道。

为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社区积极联动外部资源,与市城管委联合举办“垃圾分类计量分享活动”,并携手北京海能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碳寻社区新绿,共赴低碳之约”主题宣传活动。活动融合了趣味猜谜、知识讲解等形式,让参与的居民收获满满。

此外,正黄旗北大社区还举办旧物置换、图书捐赠、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50余场,覆盖居民万余人次,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这些活动让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地理解,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垃圾,现在分得更清楚了。”居民杨阿姨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正黄旗北大社区创新地将新就业群体纳为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快递员、外卖员被纳入“骑手先锋”志愿服务队。骑手们充分发挥机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工作特性,在送餐途中主动发现并及时清理卫生问题,协助分拣各类废弃物。社区则通过设立“暖心驿站”,为骑手提供饮水、充电等服务,形成了“以服务换服务”的良好互动共治格局,有效凝聚了强大的社区共治力量,共同推进绿色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