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海淀区的街巷尚未完全苏醒,一群身着印有红色心形标识POLO衫的身影已在小米科技园门口汇集。他们低声交流着今日的行程,背包里塞满了智能设备、理发工具或是孩子们的科技教具——这是小米青年志愿者们又一个寻常的周末。平日里,他们扎根各自岗位,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便汇聚力量,奔赴校园、社区养老院和广袤乡村。
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北京14个先进典型上榜,“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荣登“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之列。722名志愿者,15862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的坚实步履,让科技向善的微光汇成星河。
让老人再次掌握生活的自主权
龙泉老年公寓的活动室里,打印机嗡嗡作响。“拍得真好看,谢谢你们。”一位老人看着刚出炉的照片笑着说。这张照片,定格了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15862小时志愿服务时长里的一个瞬间。
小米集团法务部李佳坦言,第一次踏进养老院时,他和志愿者们看见了老人们更真实的需求:公寓Wi-Fi信号微弱,电视成了摆设;老人深夜翻身开灯困难。
志愿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火速行动,在小米集团内部发起适老化改造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有兴趣、懂技术的同事,从老人起身开灯这样细小的需求切入,将小米生态链产品转化为适合老人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智能设备,让老人再次掌握生活的自主权。”李佳说。
2024年6月14日,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中澶智能,通过小米路由器硬件及网络方案部署,实现龙泉老年公寓全域Wi-Fi覆盖,丰富老年人娱乐生活。“我们希望通过智能设备,让老人再次掌握生活的自主权。”李佳说。
为老人义剪、送生态蔬菜、走廊铺设防滑垫……细水长流的关怀藏在每个角落,让龙泉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不禁感叹:“这些年轻人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
在孩童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
“老师,手机是怎么传递信号的?”“未来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样?”暑假前,在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的教室里,一群小学生举手提问。
这是一堂“通讯发展趣谈”主题分享课,讲台上的“老师”是小米手机部工程师凌松。大学时他就加入了“阳光工程”,为困难家庭的高三学子义务补习。这份热忱也延续到工作岗位,他选择加入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并投身于“科技启蒙公益课程”,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
凌松和小伙伴们带着这份坚持,一次次出发。领着蒲公英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小米之家旗舰店,触摸前沿科技,聆听大咖讲座;在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志愿者们为同学们讲解了手机系统、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走进北京十一学校,为学生们讲解AIoT开发平台;在育英学校,志愿者们和学生们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在怀柔九渡河小学为孩子们带去职业体验课程;在清河社区,为孩子们讲述汽车的发展历程、艺术的魅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通讯科技的变迁……
最让凌松难忘的是一次课后,一个小男孩递给他厚厚一沓纸,整整二十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手机技术的思考和疑问。那一刻,凌松心头一热,所有的熬夜备课仿佛都有了回应。
这份知识的传递,也跨越了山水。在新疆和田的教室里,孩子们用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送去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新知识。自2016年在西藏启动“小米图书馆”后,志愿者们经常带着书籍、文具、电子设备前往西藏,让阅读的种子在偏远地区生根发芽。
如今,46所“小米图书馆”、26间“小米书法教室”和6间“小米音乐课堂”已悄然分布在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北京、安徽等地的校园里。
把外面的“世界”带进大山
孙亮来自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分公司的手机测试部,2021年以校招生身份加入小米。公司发出安徽南屏乡村振兴志愿号召时,孙亮毫不犹豫报了名。“我从小在安徽乡村长大,这次轮到我为家乡做点事了”。
再次回到家乡南屏,孙亮看到了一个焕新的南屏,这得益于2023年春天,小米党工团带着一支由党员骨干、专家、学者、摄影师和观察者组成的队伍,深入徽州乡野调研。
在斑驳的老墙下、劳作的田埂旁,临时党支部的旗帜竖了起来。镜头,成为发现乡村之美的眼睛,也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影像南屏》摄影集应运而生,让深藏的美被世界“看见”。
调研的成果很快化作行动。“影像南屏·南山悠游”项目诞生了,一系列活动让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从“过大年、走亲戚”到“南山集”,从“2024插秧节”到“五一夏令营”,从“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乡村实景音乐会”到“影像南屏·摄影师驻留计划”……30余场热门活动引发全网过亿网友关注,让越来越多人“看见”南屏。随之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增收:村集体收入增长27%,村民人均收入提升31%。
在2024年的影像南屏稻田艺术节上,孙亮负责南屏市集的摊位,既是组织者,也是对接村委的联络员,还要随时回应游客的各种需求。他将小米的影像技术带进市集,架起米家照片打印机……
村集体经济活了,一批有见识、有热情的人选择留下或归来,乡村振兴有了生生不息的内核。一位农民伯伯握着孙亮的手说:“你们把山外的世界带进来了。”
乡村振兴的步伐,也从南屏延伸到更多地方。“我们组织政产学研用代表赴南屏、怀柔、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乡野调研,挖掘乡村基因,探索乡村IP打造与运营;指导并共同策划市集、研学、稻田艺术节、泉水湾手艺人驻留计划、摄影师驻留计划等基于乡村基因的特色活动,记录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同时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这是我们非公企业党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新思路。”小米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施艳说。
用科技为青年担当赋能
志愿者邓远志点开手机,屏幕跳出:“本次服务时长2小时。”据悉,志愿服务时长可转化为米福星积分。
“让世界变好一点点。”这句朴素却充满力量的话语,正是邓远志和七百多名志愿者伙伴共同的信念,牵引着他们拓展服务的边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2年,冬奥的圣火在北京点燃。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变身”小米冬奥城市志愿青年突击队成员。这群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事前沿,用信息咨询、秩序维护等细致服务,为这场国际盛会注入青春的活力。
此外,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还聚焦生态保护,发起“小米科技园防鸟撞调研”项目,通过科学观测与数据分析,推动园区试点改造,为城市建筑生态友好化探索可复制的路径,守护天空的翅膀;投身社会服务,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紫金草志愿服务队携手共建,常态化地进行文明引导、史料讲解,以青年的视角传递历史记忆,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当突发公共事件袭来,这群青年的担当更加彰显。在山西、河南等地遭遇自然灾害时,他们迅速集结,穿梭于灾区,承担起物资转运、灾后重建的重任。回望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足迹,从大型赛会服务到生态保护实践,从历史文化传承到应急灾害响应,从南屏起伏的稻浪到养老院柔和的智能灯光,从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科技梦想到城市中回响的鸟鸣声声……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践行“一起公益”理念,将科技的温度与青年的担当,化作每一次助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