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一片承载百年工业记忆的老厂房正焕发全新的文化活力。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融合历史底蕴与当代创新的复合型文创空间,以“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为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区域文化繁荣与社区情感共鸣。今年暑期,园区于7月22日至8月20日推出“徽常快乐计划——龙徽1910暑期系列文化活动”,为青少年打造集科技、创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成长平台。
一个月来,园区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吸引超过1200组亲子家庭前来“打卡”,更实现了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重塑,为城市更新注入了蓬勃的“成长活力”。
科技与创意交织点亮青少年探索之心
暑期活动中,“公益科普讲座”和“科技手工坊”成为最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板块之一。来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生导师董景新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家国情怀、健康成长等主题,带来多场深入浅出的讲座。
“老师讲得特别清楚,连我都能听懂人工智能算法是怎么回事!”一名中学生兴奋地说。现场不少孩子认真听讲、踊跃提问,在他们眼中,科学不再是遥远而枯燥的知识,而是可触可感的未来图景。
科技手工坊则更注重动手与创造。活动按6-9岁、10-12岁、13-15岁三个年龄段分组,利用环保材料和科技元件,设置不同难度的手工项目,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在挑战中有所收获。在简易机器人拼装课程中,孩子们按照图纸组装基础机器人,学习齿轮传动、电路连接等原理,部分进阶小组还尝试编写简单程序;水火箭与太阳能小车制作项目则利用塑料瓶、纸板、太阳能板等环保材料,让孩子们在反复调试中理解反冲力、太阳能转化等物理知识,同时树立“绿色创新”理念;DIY创作课程以乐高积木为基础,孩子们搭建永生花艺、熊猫等造型,作品完成后可带回家作为纪念,提升成就感。
“我之前从来没自己做过机器人,看到它终于动起来的那一刻,真的太开心了!”一位小朋友拿起自己刚完成的作品,脸上写满自豪。通过这些实践,齿轮传动、电路连接、反冲力、光能转化等抽象原理变得直观而有趣。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依然兴致勃勃地翻看活动照片、继续琢磨科学问题,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创”。
欢乐互动与沉浸体验夏日园区成亲子乐园
除了“知识含量高”的科技类活动,“泡泡特工队”和“科学实验表演秀”则负责“引爆”整个暑期的欢乐氛围。每个周末的午后,园区便化身为水的世界和泡泡的海洋。孩子们三五成群,手持彩色水枪,奔跑、瞄准、射击,组队玩起了泡泡保卫战、水枪追逐赛,水花四溅中夹杂着阵阵清脆笑声。不少家庭全家出动,父母在一旁拍照记录,跟着孩子重温童年乐趣。
科学实验表演秀则以“沉浸式+可视化”方式把舞台变成“魔法现场”。液氮倒入热水中瞬间汽化,白雾缭绕如入仙境;气球经液氮浸泡迅速收缩,又在空气中恢复原状,让孩子们直观理解热胀冷缩原理。在“空气大炮”“液氮冷冻花朵”“马德堡半球拔河”等互动环节,孩子们争相举手参与,喝彩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我从来没想到物理实验可以这么酷!”一位刚体验完“液氮冻花”的女孩激动地说。
文化浸润与情感共鸣塑造温暖园区记忆
“萤火虫绘本剧场”和“露天公益电影”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不一样的文化滋养与情感教育。绘本剧场通过情景表演和互动游戏,把《拔苗助长》《三顾茅庐》《买椟还珠》等成语故事生动地呈现在小观众面前。孩子们不仅听故事,更在沉浸式剧场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德。
每当夜幕降临,园区北区草坪上的LOOK露客电影放映厅便陆续迎来不少居民家庭,成为夏日夜晚最惬意的亲子陪伴方式。影片兼顾科技感、教育性、趣味性,覆盖不同年龄段观众。科技科普类影片如《流浪地球2》《机器人总动员》,让青少年在观影中感受科技魅力与人类智慧;亲子动画类影片如《熊出没:重启未来》《杨戬》,画面生动、剧情温馨,适合全家共同观看;家国情怀类影片如《跨过鸭绿江》《特殊使命》,传递拼搏精神与爱国情感。一位经常带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表示:“在这样的环境里,吹着晚风看着电影,孩子们开心,大人们也感到特别放松。”
截至8月20日,“徽常快乐计划”共举办超过30场活动,服务超6000人次。这片曾经酒香四溢的土地,如今不仅实现了空间的更迭,更打造成了海淀暑期亲子文化新地标。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将继续深化“三区融合”理念,推出“周末科技课堂”“寒假成长营”等常态化活动,进一步构建“文化+教育+健康”的服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