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搭把手,把这堆旧家具抬到清运车上。”“这边宣传栏上还有小广告,我来铲掉。”近日,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热闹非凡,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门前三包”互助小组、文明引导员、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等近2000人手持工具,以“拉网式”清理模式向卫生死角“宣战”,一场覆盖31个社区和辖区商户的月末清洁日活动火热开展。

在建清园社区的老旧楼道里,“党员示范岗”的红旗格外醒目。社区党员带头钻进楼道拐角,将堆积的纸箱、旧花盆一一搬出,志愿者们紧随其后,用扫帚清扫散落的灰尘。“以前这楼道堆得走路都费劲,现在清爽多了,消防通道也通了!”家住3号楼的王阿姨看着清理后的楼道,忍不住点赞。仅两个小时,该社区就清理堆物堆料11处,消除10处安全隐患,垃圾被及时清运。

与此同时,各支队伍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社区门口,保安师傅们合力将乱停的电动车推进车棚,整齐排列;路边,文明引导员弯腰捡起绿化带里的塑料袋,顺手擦拭了公交站牌上的污渍;小区广场上,物业保洁人员推着清扫车来回作业,地面很快变得干净整洁;街道干部和居民志愿者则拿着小铲子、喷壶,对着墙面的小广告“逐个击破”,原本斑驳的墙面重新恢复整洁。

“以前楼下绿化带里总藏着垃圾,现在不仅清理干净了,还有人定期巡查,住着真舒心!”清理结束后,看着焕然一新的社区环境,居民感慨道。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出动35辆车,清理堆物堆料182处、卫生死角250处,消除安全隐患104处,清运垃圾3.36吨,清除小广告393张,31个社区的“颜值”和“气质”显著提升。

为了让清洁成果“不反弹”,各社区还同步行动。针对易反弹的问题点位,成立“环境监督小组”,定期巡查反馈问题,确保清洁成果持续巩固;同时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平台宣传环保知识,开展“最美楼门”“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我们不仅要‘一时净’,更要‘时时净’。”学院路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凝聚多方力量,让社区环境更整洁、公共秩序更规范,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