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书香与秋色共染清华园。在北京书市举办之际,9月13日至14日,海淀分会场首站活动——“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图书市集走进清华大学,这是继“中关村毕业季”特别板块“旧书新知·读书育人”活动走进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之后,“中关村开学季”“旧书新知·读书育人”活动首站来到清华大学。从红色经典到学术专著,从古籍鉴赏到文创手作,一场融合阅读与传承的文化盛宴,让青年学子在书页翻动间感受文字力量,尤其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红色主题书籍引发学子们对历史与责任的深度思考。
书市既有“书香”又有“趣味”
9月13日清晨,清华大学学生服务中心楼前,十余排书架已整齐排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高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孔夫子旧书网等机构带来的书籍涵盖红色经典、学术专著、人文读物等,所有图书在八折基础上叠加书市优惠券,折算后低至四折。“刚军训结束,正想补些专业书,这折扣太实在了!”一名大一新生手里抱着专业书籍和人文读物,说要把自己列的“书单”一一兑现。
现场特设的古籍鉴赏区前,不少学生驻足围观。泛黄的书页、精致的批注,让一名大二学生格外着迷:“第一次近距离看清代刻本,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传承,就像和古人‘对话’。”而DIY书签、活字印刷等互动摊位更成“打卡点”,在学生会组织的掐丝珐琅书签制作摊位前,一名学生正专注地勾勒图案:“把非遗手艺做成书签,以后看书时都能想起这次特别的体验。”
围绕“海淀三山五园”“文博文创”等主题的文创区,摆放着兼具实用性与设计感的笔记本、书签、手办等,“学习减压搭子”系列玩偶尤其受青睐。“学习累了看看小玩偶,特别治愈。”一名大三学生说,这样的书市既有“书香”又有“趣味”,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让学子在阅读中铭记历史
在“家国记忆”红色主题书架前,《论持久战》《抗战家书》《平型关大捷》等书籍整齐陈列,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等机构带来的这批读物,既有梳理抗战史的权威著作,也有再现峥嵘岁月的口述史料,成为书市的另一个“人气打卡点”。
“军训时刚重温了抗战历史,现在捧着这些书,感觉历史变得更鲜活了。”一名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皮肤晒得黝黑,手里捧着一本《抗战中的清华人》看得入神。他指着书中记载的清华师生投身救亡运动的故事说:“前辈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求学、报国,这让我特别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扛起自己的责任。”
一名大四学生则对《八路军抗战史》兴趣浓厚,他说:“之前通过纪录片了解抗战,这次从书籍里看到更多细节,比如战士们在极端条件下如何坚持战斗,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特别激励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先辈们的坚持,就有了克服的勇气。”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他们特意挑选了适合青年学生的红色读物,“希望通过这些书籍,让年轻人在阅读中铭记历史,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展现清华精神与人文积淀
今年恰逢清华国学院成立100周年,书市特别设置的“清华学人摊位”,集中展示了梁启超、王国维等清华学人代表性著作与传记,还陈列了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推荐和赠送给新生的书籍。“从这些书里能感受到清华的人文底蕴。”一名大二学生说,自己之前只读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次看到《清华国学院史》,更加了解前辈学者们的治学精神,“这让我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了解,作为北京书市“进校园”的首次尝试,未来,书市还将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让书香浸润更多校园。“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阅读成为青年学子的生活方式,让文化在校园里代代相传。”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