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70名学生与4名教师在南沙河畔迎来了一堂特殊的“第二课堂”。海淀区水务局联合区体育局、上庄中心小学共同策划的“走进南沙河守护水环境”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专业讲解+互动体验”的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教育、体育与水务的跨界融合,为青少年生态教育注入新活力。

划船运动点燃探索热情

活动伊始,区体育局划船项目教练徐海峰的登场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他从远古独木舟的起源讲起,延伸到现代赛艇的竞技魅力,通过现场演示划船动作要领,引得学生们跃跃欲试。

“原来划船不仅要靠力气,还要配合呼吸和节奏!”活动中,学生们都热情参与。徐海峰介绍,水上运动能锻炼平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次“第二课堂”以体育精神为切入点,激发青少年对水域的亲近感,让运动成为了连接孩子们与自然环境的纽带,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体育品质。

从“家门口的河”读懂生态治理

在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会议室内,区河道管理所所长代庆军以“家门口的南沙河”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图文资料,讲述了海淀水网的变迁史与治水智慧。“为什么南沙河能从‘劣五类’水质提升到‘三类水’?”面对学生的提问,代庆军从截污治污、生态修复到智慧监测,逐一拆解解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复杂的水治理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以前只觉得河水变清了,今天才知道背后藏着这么多科技力量和工作人员的付出!”学生们一边感叹,一边在随身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知识点。带队老师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的效果远超书本讲授,孩子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理论结合实践是本次活动的特色。在上庄新闸现场,学生们近距离观察水闸结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闸门启闭操作,庞大的水利工程与精密的控制技术引发学生们阵阵惊叹。“按下按钮就能精准调控水位,太酷了!”学生们在观摩操作模拟系统后由衷感叹。“让青少年亲眼见证水利设施的运行原理,将为孩子们种下爱护河道、守护生态环境的种子。”代庆军说道。

推动生态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单靠课堂宣讲,难以让生态保护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跨界联动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体育部门激发参与兴趣,教育部门衔接学科知识,水务部门提供专业实践场景,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代庆军介绍。此类活动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育的短板,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触摸知识、感知责任,从防汛调度到水体治理,从运动科学到团队协作,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活动尾声,学生们郑重许下保护水环境的青春承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拓展“水务+教育+体育+N”的融合模式,计划推出专属河流研学路线、水利设施开放日等系列实践活动,推动生态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代庆军表示,“希望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让爱水护河,守护生态环境成为青少年的习惯,让他们以青春之力,共同为美丽海淀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