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乍起,北京一夜入冬。街头的行人裹上了厚衣,道旁的树木也换上了斑斓的“彩衣”,为凛冽的冬日注入了跃动的暖意。近日,在海淀区融科资讯中心,约150株梧桐树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毛衣”,萌态十足,被网友们称为“毛衣树”聚集地,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拍照打卡。

徜徉于此,看到一排排梧桐树裹着彩色的限定款毛衣,整齐排列。有的主打玫粉与奶白配色,十分粉嫩;有的裹着一圈圈彩色麻线,俏皮可爱;有的在“袖口”处装饰着圆眼睛的绿色星星玩偶,仿佛在向路人挥手。还有手捧奶茶的“打工树”造型,别出心裁,令人会心一笑。这一片绚烂的“多巴胺”树装,点亮了海淀冬日街头,为城市注入满满的温暖与生机。

同样吸睛的,还有步道中央那几幅银杏“相框”。金黄的银杏叶被编进相框,路人们行走在“毛衣树”广场,也成了银杏相框中的主人公。不少游客们在五彩缤纷的树丛和创意相框前寻找最佳角度,拍照留念。

“这个相框太漂亮了,太出片了!”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这些树五颜六色的,让人心情特别愉悦。”还有一位市民表示:“有了这些多巴胺色彩的树木,散步的心情都变得特别愉快。我要邀请朋友们一起来这里打卡。”

据介绍,融科资讯中心约有150棵梧桐树,呈南北走向,将中关村南三街分隔成两个区域。梧桐树皮较薄,给梧桐树穿上毛衣保暖的同时,也可作为艺术装置呈现给市民。

“我们的‘毛衣树’项目每年都在迭代升级。从最初缠绕彩色线绳,到邀请艺术家进行定制编织,主题不断推陈出新。如‘打工人’系列,就是用创意编织捕捉园区的生活脉搏,将大家熟悉的外卖、奶茶、公文包等元素定格在树干上,让艺术多了一份温暖的共鸣。”融科资讯中心市场策划主管贺梦安介绍,为了让树木更好地生长,来年春天来临前会取下毛衣。

据介绍,在北方,通过包裹主干的方式帮助树木过冬,常用的材料有很多,比如草毛毡、防寒保温布等。此外,这些独特的“冬装”,本身就是一场绿色的循环实践。所有材料均来自工厂回收积压库存的针织尾货,经过“回收-拆解-重组-加工-成型”一套完整的流程后,就能为树木穿上了独一无二的“专属冬装”。

“冬天到了,给树‘穿’上彩色的毛衣能让城市看起来更缤纷。”工作人员介绍,希望借助活泼的造型与柔软的触感,以“艺术介入”的形式,将抽象的“温暖”化为可触摸的具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