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海淀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一派热闹的景象吸引了所有师生的目光,每个人都体验到了自己喜欢的非遗项目,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此次活动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举办的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秉持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与创造性转化的核心理念,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首师附一小德、智、体、美、劳“五育”体系之中,充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睿智之脑”“健康之体”“发现之眼”“创造之手”,为学生们搭建起一个在趣味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广阔平台,从而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文化自信与自觉传承的种子,是学校实现“成达教育”的有力体现。
首师附一小美术教师李璐瑶表示:作为首师附一小的美术老师,我们始终坚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学校也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的“行走的五育融合”课堂。本次艺术节依托首师大美术学院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基础,并在海淀区非遗传承科的专业支持下应运而生。最亮眼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化身“非遗小摊主”,自主负责各摊位的讲解与体验指导。老师们也以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营造出平等包容、教学相长的生动氛围。在这样的实践中,文化传承变得亲切而鲜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李老师介绍道,此次活动最有意思的内容就是集体验与趣味于一体的非遗主题游园会。活动现场被巧妙地划分为四大主题体验区,学生们手带“游园手环”,满怀期待地开启了一场非遗探索之旅。
在“美与生活”创意工坊区,非遗漆艺的光华、扎染的斑斓、竹编的精巧、剪纸的灵动一一呈现。“字中有诗”的长卷创作与拓印、非遗书法文创以及“小小创变家”综合材料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
“和合共生”互动展演区内,非洲鼓的奔放与古筝的清雅相映成趣,竹竿舞的欢快节奏与AI音乐的前卫创作碰撞出火花。
“家乡记忆”民俗风情区里,京剧的唱念做打、皮影舞的诙谐表演与皮影戏的光影魅力、独具地方特色的叫卖调以及“三山五园”的文化意蕴,共同勾连起孩子们对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滑动查看
而“传承匠心”静观感悟区,则通过精致的蛋雕展示,为热闹的游园会提供了一处可供沉静思考、细细品味的空间。
此次“非遗FUN起来”艺术节不只是一场短暂的文化盛宴,更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在“五育融合”教育道路上的一次深刻实践与生动诠释。它成功地将古老的非遗项目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创造的趣味体验,让文化的传承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欢声笑语,是凝结在每一件稚嫩作品中的匠心独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自加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两年以来,一直深度对接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此次非遗艺术节也是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非遗文化课程的最佳展示。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教育,践行“成达教育”理念,开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助力首师附一小优质均衡发展。
除了游园会活动,学校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科学——天工开物》《非遗舞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霸王鞭”》专题讲座,引领学生们探寻传统技艺中蕴含的古老智慧,深化同学们对非遗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有效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
此次活动旨在将传统文化的根脉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成长记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旗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未来,海淀学子将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我,推动五育融合落地生根,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