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落实《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优势、突出特色,为社区居民群众持续营造精致优美、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东辛房街道紧密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以创建“精品街巷”为契机,分级分类对照“十无五好四有”标准进行硬件修补、绿化提升、资源挖潜,全力推进西山楼背街小巷治理和提升工作。
集中力量,攻难点、增亮点
在前期治理和持续维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精品街巷“十无五好四有”标准,通过“五紧抓”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一是抓规划。保持主题设计,维护良好秩序,严厉禁止一切违反规划的私搭乱建、开墙打洞等行为。二是抓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维护和修建,做好新建停车场、施划车位线、规范架空线、粉刷住宅楼等重点项目。三是抓整治。严格对照创建标准,不偏移、不走样进行全面整治,以“周末大扫除、环境大排查大整治、社区请您来遛弯”等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滚动排查整改存在问题,推动社区环境持续提升。四是抓管理。结合文明城区创建,严格做好“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宣传活动。通过居民议事机制协商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多方参与街巷治理格局,保持日常管理常态化。五是抓提升。深入挖掘革命和历史文化资源,将西山背街小巷周边京西矿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西山村西炮楼、老年职工活动中心等革命和历史建筑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不断擦亮地区特色文化名片。通过规划、建设、整治、管理、提升,全力创建精品街巷。
重建台账,再细化、再量化
按照更高标准、更新视角,以“三聚焦”对西山楼背街小巷进行全面强化。从主路到小巷,从小区地面到建筑立面,逐一排查、重新建账、逐一整治,不留盲区。一是聚焦问题,摸清现状。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四查机制”滚动摸排市容环境、秩序环境、城市运行环境中的问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聚焦整改,消减存量。对上账问题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措施、逐一整改销账。开展各类集中整治行动60余次,清理垃圾杂物20余车,更换或安装施工围挡公益广告布500余延米。三是聚焦管控,防止增量。通过“巡治结合、强化执法”等措施,治“顽疾”、堵“漏洞”。组建50余人志愿者队伍,做实环境网格,常态化边巡查、边治理,近期解决日常环境卫生问题80余个。通过滚动巡查,整改“门前三包”问题10余个,清理机动车乱停、占用公共空间问题40余处,处罚环境违法行为7起,不断强化各类主体责任意识,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督导,再压实、再强化
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常态攻坚机制、社区综合治理与背街小巷维护提升工作紧密集合,网格化压实责任,强化督导。
细化“街道干部定期督查,社区书记每周检查,小巷管家每日巡查、社区党员和各类志愿者网格化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常态巡查、随时发现各类问题,及时反馈处理、落实整改,通过“回头看”不断巩固成果,确保背街小巷整治和维护工作持续保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东辛房街道通过“五紧抓”“三聚焦”“强督导”等机制措施,将灾后重建和治理提升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区紧密结合,从形象主题上突出革命文化和煤矿文化,保护革命和历史遗迹,厚植文化底蕴;从环境品质上按照花园社区建设要求,全面增绿添绿,进一步完善建筑、修缮墙体;从生活品质上按照综合提升的思路,利用小微空间建设并维护好口袋公园、休闲长廊,满足社区群众休闲娱乐要求。不断开展“微修缮”“微更新”和集中整治及专项提升,让背街小巷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创建期间重建挡墙800余延米,拆除废弃建筑1000余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20余车,修补院内地面并重铺地砖700余平方米,修复并粉刷凉亭3座和连廊600余延米,修补主路大坡人行步道500余米,规划平整临时停车场1座,安装绿地护栏2100余延米。
截至目前,西山楼背街小巷已完成2023年度市级精品街巷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