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大、最完整的皇家祭天建筑群。

高一年级设计本次课程是以天坛内的皇家祭天建筑为起点,带领学生探寻皇家祭坛的建筑特色,探究建筑中体现的皇权思想和声学原理,进一步了解皇家祭祀文化中所包含的政治、礼仪、艺术等文化内容。通过开展行前课“初识天坛”、行中课“探究天坛”二个教学阶段,帮助学生有层次的建构对皇家祭坛建筑以及皇家祭祀文化的认识,感悟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通过观察、想象、反思学到天坛的建筑规制、建筑特点、声学原理,提升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

行前课程

行前课程是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否完整,也是保证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出发前,让学生对天坛的建筑特点、传说故事及主要事件、活动当天将要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了解。与此同时,课程老师也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天坛文化专题讲座,为学生们展示天坛的悠久历史文化知识,通过生动的行前课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行中课程

经过安全教育和前期的知识储备,平谷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在天坛开展了实践活动课程。同学们行走在凝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坛庙建筑群里,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加深了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天坛主要建筑的功能作用,还发现了建筑中蕴含的数字秘密,同时也了解了明清历史及与天坛相关的故事。

课程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通过研学导师在实地开展实践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天坛丰富内容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程的受益者,达到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