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庄镇组织“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深入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电站美术馆及村民大讲堂,开展“青春接力 红绿相映”主题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入了解山东庄镇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成果。

在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学生们通过历史图片、革命文物及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深入了解鱼子山地区军民团结抗战的英雄事迹。参观过程中,学生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一名学生表示:“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随后,学生们来到电站美术馆。通过现代艺术展示与乡村文化元素的融合,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活力,对山东庄镇在文化发展的实践成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北京服装学院 “艺小青”实践小队

在鱼子山村山路上,攀登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陡峭台阶,仿佛踏上历史脉搏,那陡坡恰似先辈们用血肉铺就的艰苦征途。馆内锈迹步枪、泛黄家书,诉说着平谷儿女保家卫国的决绝,让我们对“家国”有了更厚重的理解。

转身进入电站美术馆,北京服装学院的设计让工业遗迹与艺术碰撞,斑驳砖墙中透着现代灵动,似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一日行程,从战火记忆到艺术新生,两种力量在此交汇。铭记历史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如爬坡般坚持、如美术馆新旧融合,让先辈精神在当下生根,成为前行底气。

中国戏曲学院 “桃渊织语”实践小队

参观鱼子山抗日纪念馆与电站美术馆,在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中收获良多。

纪念馆里,《挖壕歌》等展陈再现冀东军民抗战历程,字句间的苦难与抗争,让人懂和平之珍贵,红色信仰愈发清晰。

由废弃变电站改造的电站美术馆,竹钢建筑融于自然,“一盘儿回响”特展将鸽哨民俗与当代艺术结合,既显文化底蕴,又激活乡村经济。

这种“红绿相融”模式,让红色资源焕发光彩,艺术为乡村注入活力,也让我对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有了更深理解。

此次活动通过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乡村的认知,在绿水青山与艺术赋能的探索中感受乡村发展活力。下一步山东庄镇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以青春之力激活生态资源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潜能,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