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以来,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来势凶猛,连续猛烈冲击平谷区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相邻省市暴雨影响,全区境内多条河流水位暴涨道路塌方、通讯受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在严峻考验面前,区公安分局交通支队严格落实分局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预案,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迅速成立防汛抢险交通保障指挥部,实时研判水情、路况,精准绘制“水淹地图”和“绕行路线图”。全体民警、辅警闻“汛”而动,勇当风雨中的“逆行者”,在暴雨中筑起一道道“流动堤坝”守护墙。期间,共出动警力1400余人次,派遣机动车辆1200余次,全时段值守10座下凹桥、5条水库下游沿线、5座受损桥梁、4处积水点位,全力保障抢险救援“生命通道”畅通,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支队民警清理路边杂物

▲交通支队民警维护交通秩序

▲交通支队民警夜间引导车辆通行

指挥调度的“最强大脑”

日夜运转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秩序稳定,面对本次强降雨防汛工作,勤务指挥科全体民警全员在岗、昼夜奋战,面对严峻的汛情,勤务指挥科科长刘硕带领几名老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防汛指挥工作。科里几名民警年龄都已超50岁,身体或多或少存在病症,他们毫无怨言,不提困难、不顾病痛,24小时坚守在防汛交通指挥岗位上。他们经验丰富、履职尽责,沉着研判汛情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准确适用“快速反应、协调联动、果断处置”原则,细化制定应对方案,及时收集掌握道路积水、山体滑坡、公路塌方等道路信息,高效做好路面应急指挥调度,有效预防应对和处置路面突发情况,切实保障防汛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用忠于职守的担当精神筑起守护群众平安出行的“荧光保障”。

守护开辟的“生命通道”

绝对畅通

7月27日深夜,马坊镇物流园区的一座桥梁正承受着暴涨河水的猛烈冲击。该桥梁作为辖区重要物流枢纽,一旦受损中断或被水淹没,将导致大量物资输送严重受阻,过往车辆也将处于危险之中。峪口中队中队长张义军临危受命,带领辅警杨立东、杜辛一,携带好锥桶、警示牌、救生圈、绳索等装备,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们抵达桥梁点位时,发现桥下道路已经严重积水,水深已近一米,车辆通行严重受阻。在疏导周边交通车流的同时,立即组织警力在桥梁两侧设置警戒区域,配合排除桥下积水,协调园区管理方与工程抢险力量,争分夺秒对桥梁进行加固防护。经过近6个小时的努力,成功确保了桥梁安全畅通,为后续救灾物资顺畅通过提供了坚实保障。7月28日凌晨5时许,北部山区暴雨急剧升级,将军关村、彰作村、中心村一带受损严重。接到情况通报后,张义军又带领队员们马不停蹄奔赴现场。到场后,发现暴雨导致多条道路阻断、桥梁坍塌,多处民房遭暴雨冲击浸泡,村民们聚集于高处躲避,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恐惧。面对群众亟待转移的紧急局面,在场交警会同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联合作战,在暴雨中勘察路况,组织工程车辆清障通淤,及时疏导指挥60余辆救援车、运输车辆有序通行,协助属地政府安全劝导转移群众1200余人,最终成功救援此地灾区所有群众。

疏导转运的“安全信号”

逆行而上

7月28日清晨5时,安监科科长王东生接到险情警报: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发生暴雨灾害,需要进行交通管制。接警后,王东生带领辅警张帅迅速驾车赶赴现场,行驶到昌金路与平兴路交叉口时,雨水已经漫过主路十余公分,南北向道路车辆不能正常通行。这时,支队民警崔彦生、辅警郭力争也火速赶到现场支援,紧急情况下,王东生带领大家立即将警车停在路口北侧,四人一起深一脚浅一脚的蹚过积水,根据亲身脚步估量积水深度情况,疏导车辆和人员单向通过,临时管制人车只出不进,预防发生险情。及时在现场与金海湖镇政府工作人员协调2辆大型货运车辆,以最快时间将路口北侧封闭,劝返其他无关车辆,引导抢险救灾车辆人员进入村内。同时,主动协助属地政府进行受灾群众转运,值守通道保障畅通,直至当日晚间9时,转运工作才接近尾声,期间共劝返车辆200余辆,疏导转运车辆50余车次,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雨幕中湿透的警服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但他们的身影却无比清晰,荧光黄的反光背心成了最醒目的“安全信号”,这就是来自平谷交警的安全感!

血肉构筑的“生命防线”

坚不可摧

特大暴雨突袭镇罗营镇,辖区关上村受损极为严重,进村唯一的双向单车道多处塌陷,主要桥梁被冲断,数辆轿车被水流卷走,近千名村民被困“孤岛”。

7月28日上午6时,外勤中队指导员赵凯光接到道路抢险命令,他很清楚这条进村唯一道路的重要性,它是抢险救灾的“紧急通道”,更是村民安全转移的“生命线”。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保证道路绝对畅通”,随后带领民警李福胜、辅警薛二鹏、任爽立即驱车赶往关上村地区。

沿途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低洼处积水漫过车轮,路上多处山体滑坡,泥土、碎石滚落,但他们丝毫没有畏惧停留,驾车直冲而过。距离关上村大约1公里处的道路是此路段最为狭窄的区域,是救援与转运车辆容易会车的关键部位,稍有拥堵就会延误抢险时机。赵凯光凭着对此路况的熟悉,找准地点停下车,和队员们一起布置好警示标志,冒雨站在水中指挥疏导过往车辆。

上午10时,救援车队陆续抵达,抢险车、应急救援车、救护车、转运大巴同时在该路段会车,并不宽裕的双向单车道成了阻拦车辆通过的“瓶颈”。为及时打通救灾通道,让各类车辆顺利快速通过,四人顶着暴雨开展工作。李福胜、薛二鹏打手势用指挥棒引导司机通行,赵凯光、任爽逐车向司机做安全提示,搬离被雨水冲到路上的杂物。中午12时,降雨稍缓,第一批村民开始转移,15时,转运车辆陆续载满村民离开前往安置场所。在协调工程车清理落石之后,四人穿着早已被泥浆灌满的雨靴,在及膝的积水中连续奋战。直至晚上10时,最后一辆转运大巴驶离,100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此时才发现在雨水中浸泡的双脚双腿都已经浮肿,雨靴也被磨破。16小时风雨无阻的坚守,外勤中队与无数“逆行者”一起,用忠诚与担当,为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从交通指挥调度24小时昼夜路面值守,到护送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交通民警的身影始终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场防汛战中,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肩膀扛起使命,用行动踏平险途,用真心温暖民心,这道“荧光黄防线”,既是暴雨中守护生命的屏障,更是警民“鱼水情深”最生动的诠释。而这份守护,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