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承载着五百年“仁义”文化的平谷区平谷镇和平街村锣鼓喧天,备受瞩目的“平谷农业中关村产学研基地周边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项目”正式奠基开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朝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磊,及区发改委、规自分局、责任规划师等十余个部门负责人,与村民代表、项目参建单位共同挥锹培土,标志着这一北京市发改委重点支持的民心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和平街村核心的“仁义胡同”历史悠久,以邻里礼让的典故闻名。随着时代发展,胡同面临设施老化、文化印记亟待强化的挑战。此次综合治理提升项目,正是平谷区落实“温暖平谷”十大工程,特别是“仁义文化传承工程”的关键举措。项目旨在通过空间重塑与功能升级,赋予百年仁义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擦亮“仁义”品牌,

文化融入生活

“项目就是要擦亮咱‘仁义’这块金字招牌!”和平街村党支部书记王秋菊在开工仪式上激动地表示。项目规划将修复青石路面,在墙面嵌入展示“六尺巷”等典故的“仁义故事浮雕墙”,并新建“仁义议事亭”等公共空间。王秋菊承诺,要让历史典故从书本走入现实,成为村民日常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确保年轻一代铭记“让一尺、敬一丈”的祖训,绝不让仁义精神“锁进柜子”。

创新治理模式:

“平急两用+全龄友好”

该项目总投资3813.4万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治理模式设计。作为北京市发改委支持的探索性项目,它首创“平急融合+全龄友好”理念,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的“平谷样板”。

“平”时:项目将构建以乡景广场为核心的“1+N”公共空间体系,联动文化大院(历史文化与非遗展示)、乐年餐厅(老年营养餐与社交)、公益大厅(村民婚庆节日活动)、文明实践站(儿童阅读与手工)等,覆盖儿童、青年、老年全年龄段村民的休闲、文化、社交需求,打造多元共融的社区生活圈。

“急”时:通过预先规划的“四有”工作机制(规划有图、调度有数、转换有章、执行有力),各空间可快速实现功能转换:乡景广场变为疏散集结枢纽,文化大院转为物资储备点,乐年餐厅和公益大厅承担餐食保障与临时安置,文明实践站升级为医疗救护点,形成高效的应急保障闭环。

平谷镇党委书记任宝军在讲话中强调,该项目是践行区委区政府“争做高大尚平谷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号召的具体行动。他向村民郑重承诺将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民生为本,确保施工过程“不扰民、更惠民”;坚持文化铸魂,让仁义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坚持品质护航,打造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精品工程。

据悉,项目预计于2026年6月前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一个“仁义故事墙游人驻足、科技赋能生活便捷、互助食堂暖意融融”的和美新和平街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