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西社区,有这样一个身影:清晨的阳光里,他拿着扫帚清扫小区角落的落叶;春节前的活动室中,他挥毫泼墨为居民书写新春福字;节假日的小区卡口处,他佩戴红袖章认真值守……他就是社区离退休支部党员马俊仪,一位用数十年党龄践行入党初心,以点滴奉献温暖邻里的“银发榜样”。从工作岗位退休至今,马老师始终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感动。
扫帚作“画笔”
擦亮社区每一寸角落
“小区是咱家,环境靠大家。”这是马俊仪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社区离退休支部的“元老级”党员,他始终把社区环境整治当作自己的“分内事”,而扫帚、抹布、水桶,则成了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
每月一次的社区大扫除活动,马俊仪从未缺席。天刚亮,他就已经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出现在小区的车棚前。车棚里的自行车、电动车停放密集,缝隙里积攒的灰尘、蛛网很难清理,马老师便蹲在地上,一点一点用抹布擦净;车棚顶部的玻璃沾满污渍,他就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用蘸了肥皂水的抹布反复擦拭,直到棚顶干净整洁。
除了定期大扫除,马俊仪还养成了“随手清洁”的习惯。散步时看到地上的纸屑,他会弯腰捡起;发现楼道里的扶手积了灰,他会回家取来抹布擦拭;就连小区花坛里的杂草,他也会趁着空闲时间一棵棵拔掉。有居民开玩笑说:“马叔,您都退休了,咋还这么‘闲不住’?”他总是笑着回答:“看着小区干干净净的,住着舒心,这就是我最大的‘闲情逸致’。”
笔墨传温情
书写邻里间的新春祝福
“马老师,今年的福字啥时候写呀?我们一家就盼着您写的‘福’呢!”每到腊月,社区居民见到马老师,总会忍不住问起写福字的事。在建西社区,马老师的毛笔字是出了名的好,而每年春节前为居民免费写福字、送春联,更是他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项目”。
马老师的书法功底,源于年轻时的热爱。退休前,他在单位写得一手好字;退休后,他更是把练习书法当作日常,每天雷打不动地写上两小时。十年前,社区第一次组织“送福进家”活动,需要有人写福字,马老师主动请缨:“我来试试!”从那以后,每年腊月小年,社区活动室就成了马老师的“临时书法工作室”。
为了让居民们拿到满意的福字和春联,马老师总是提前一星期就开始准备。他会精心挑选红色的宣纸,裁成大小合适的尺寸;提前练习不同字体的“福”字,楷书端庄、隶书古朴、行书灵动,满足不同居民的喜好;还会根据当年的生肖和时事,准备一些寓意吉祥的春联内容,比如“玉兔辞岁千家乐,金龙迎春万户欢”“邻里和睦添福寿,社区和谐聚安康”。
活动当天,现场总是挤满了人。马老师坐在桌前,铺纸、蘸墨、挥毫,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红色的福字在他笔下渐渐成型,一笔一划间满是对新年的期盼。居民们排着队,有的拿着刚写好的福字细细端详,有的迫不及待地跟马老师“点单”:“马老师,我想要个大点儿的福字,贴在大门上!”“马老师,能给我写一副‘平安如意’的春联吗?”马老师从不拒绝,总是笑着应下:“别急,大家都有份,保证让你们满意!”
十多年来,马老师送出的福字、春联超过了3000幅。因为长期握笔,他的指关节有些变形;冬天写起字来,手冻得通红,却从未喊过一声累。有人问他图啥,他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说:“我是党员,能为大家做点事,让大家高高兴兴过年,就是我最幸福的事。”这些带着墨香的福字,不仅是新年的装饰,更成了邻里间温情的纽带,让社区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暖意。
初心永不改
用奉献精神点亮榜样之光
节假日期间,作为社区“党员巡逻队”的一员,他主动承担起节假日的值守任务,无论是春节、国庆,还是周末、小长假,都能看到他在小区里巡逻的身影。
府前西街小区是老旧小区,住户大多是老人和上班族,安全防范一直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十年前,社区组建“党员巡逻队”,号召党员带头参与小区值守,马老师第一个报了名。他说:“我退休了,时间多,守着小区,大家住着安心,我也踏实。”
巡逻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心和耐心。马老师的巡逻路线很固定:从小区门口出发,沿着主干道检查消防设施,看看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然后走到居民楼前,查看楼道门是否关好、窗户有没有破损;接着绕到小区的绿化带,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有没有安全隐患;最后回到门口的值守点,登记外来人员和车辆。遇上高温或阴雨天气,马老师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从未间断。
去年春节,天降大雪,路面结了冰。不少人劝马老师:“天这么冷,路又滑,今天就别巡逻了。”马老师却穿上防滑鞋,戴上帽子手套,准时出现在值守点:“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松懈,雪天路滑,更得看看有没有老人摔倒,有没有结冰的地方需要处理。”他一边巡逻,一边提醒过往居民注意安全,看到结冰的路面,就找来沙子撒在上面防滑;看到有老人拎着年货,就上前搭把手;看到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就叮嘱他们远离车辆、注意保暖。
十年间,马老师用脚步和行动守护着社区平安,他的脚步或许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他的声音或许有些苍老,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在他和巡逻队其他党员的守护下,小区十年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越来越强。社区居民都说:“只要看到马老师在巡逻,我们心里就踏实。”
值守护平安
用脚步筑牢社区的安全感
“我是1971年入党的,党龄54年了。”每当说起自己的党员身份,马老师的眼神里总会闪过一丝自豪。从工作岗位到社区“阵地”,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他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在建西社区离退休支部,马老师是年轻党员的“引路人”。他经常给支部的年轻党员讲党史、讲自己的工作经历,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党员”二字的分量。支部组织学习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到场,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年轻党员小王说:“马老师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担当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马老师更是把“无私奉献”四个字刻进了骨子里。邻居家的水管坏了,他主动帮忙修理;社区组织捐款捐物,他总是第一个响应;就连社区的宣传栏需要更新内容,他也会主动帮忙抄写、张贴…… 他做的事或许都很平凡,但日复一日的坚持,却让这份平凡闪耀出了伟大的光芒。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为社区奉献时,马老师的回答朴素而真挚:“我没啥大本事,就是觉得党员就该多干点事。看着社区越来越好,大家过得开心,我就觉得值了。”没有豪言壮语,却道出了一名老党员最纯粹的追求。
夕阳西下,马老师又提着扫帚出现在小区的路上,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的银发上,勾勒出一道温暖的身影。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身影早已刻进了社区居民的心里,成为了建西社区最动人的风景。而这份“银发映初心,奉献暖社区”的精神,也将像一粒种子,在社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