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华山镇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前北宫村与后北宫村以平关路拓宽升级改造工程为纽带,立足实际需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项目决策、执行、优化全流程,通过“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协同实践,破解工程难题、凝聚村民共识,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惠及百姓、提振乡村的“民心工程”,展现出基层治理的“华山智慧”。
一、听民意:广开言路,让民主协商“无死角”
两村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渠道收集诉求,确保每一位村民的声音都能被倾听、被重视,为工程推进筑牢民意基础。
前北宫村面对工程初期“敲门难、协商难”的困境,采取“错峰走访”和“反复沟通”策略:避开村民白天农忙或外出时段,干部们利用夜晚、周末登门,多次上门确保与涉事村民面对面交流。沟通中,既详细解读道路拓宽对出行与果品运输的长远价值,又针对性回应村民顾虑——针对部分村民担心拆院墙影响安全与隐私的问题,立即协调施工方制定防护与恢复方案,用真诚消除抵触情绪,让村民的态度由观望转向理解与支持。
后北宫村则在去年年底的项目启动阶段,通过“多层级会议”与“包片入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纳党员的模范带头建议与村民的实际需求,因平关路两侧居民对改造意愿强烈,且项目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商铺经营环境,迅速获得了初步支持;另一方面组建“两委干部+网格员”工作组,以包片包户形式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解读项目方案与施工措施,确保每户都清楚工程细节,消除信息差带来的疑虑,让民主协商真正走进院落、贴近民心。
二、汇民智:民主议事,让决策过程“聚合力”
两村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通过透明化议事、集体化决策,将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工程方案既符合发展需求,又贴合百姓生活。
前北宫村在工程关键阶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面公开工程规划、施工安排、预期效果及前期协商情况,积极回应村民关于“施工时间”、“噪音粉尘控制”、“后续维护责任”等重要问题。会上,干部们共同讨论优化方案,在民主的氛围中充分讨论,形成了一致的决策意见。
后北宫村则将民主决策融入细节推进:在涉及宅基地拆迁环节,依托前期多层级会议与入户沟通积累的共识,充分听取居民对“拆迁补偿”与“生活保障”的意见,因多数居民认可改造对生活品质与交通便利性的提升,拆迁工作未遇较大阻碍;同时,针对道路两侧坑洼、积水等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议事协商将“道路全面整治”纳入工程内容,让项目从“单纯拓宽”升级为“综合提质”,真正实现“民智为民用”。
三、解民忧:务实落地,让民主成果“见实效”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命力在于“知行合一”。两村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民主决策转化为民生实效,在细节处保障村民权益,让工程成果可感可及。
前北宫村全程跟进施工进度:组织力量腾退残垣断壁4500余平米、拆除破损花池,保障道路拓宽顺利推进;针对施工期间临时通行问题,提前制定疏导方案;新增的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压力,让道路从“狭窄拥堵”变为“畅通便捷”。后续还计划推进沥青铺设、文化墙绘制、绿化景观增设,让道路既实用又美观,切实服务乡村发展。
升级改造前
升级改造后
后北宫村则聚焦民生细节精准发力:在权益保障上,多次开展面积复核测量,确保数据准确,避免损害居民利益;在生活保障上,施工中尽量不影响居民日常用水,并顺势改造沿线居民的自来水管道、污水排放设施与厕所,借工程契机解决村民“急难愁盼”;在质量监督上,通过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方式跟进施工,确保道路整治、设施改造等环节落地见效。项目完工后,平关路两侧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显著提升,对村委会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升级改造前
升级改造后
从“听民意”的广泛覆盖,到“汇民智”的集体决策,再到“解民忧”的务实落地,前北宫村与后北宫村以平关路改造为载体,协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两村的实践证明,基层民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于民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让村民真正参与治理、共享成果,才能破解基层难题、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民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