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楼板薄不隔音,楼上孩子动静听得清清楚楚,实在没法好好休息!”“两岁孩子活泼好动,我们早就铺了地垫,真的尽力在控制了!”近日,腾龙社区公租房内,上下楼邻居因楼板隔音差叠加幼儿活动产生的噪音问题多次爆发矛盾,向社区求助并报警。虽经社区、警方多次分别调解,但双方始终未见面沟通,矛盾长期陷入僵局。

为有效化解这一僵局,社区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主动引入司法资源,特邀法院庭前调解员共同组织双方在居委会进行现场调解。起初,双方仍情绪激动,围绕“楼板薄放大噪音”“幼儿活动难完全静音”等问题各自倾诉诉求与难处。调解员耐心倾听后,一方面疏导双方情绪,另一方面结合公租房楼板隔音的客观条件与楼上有幼童的实际情况,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楼下理解“薄楼板+幼儿活动”的噪音特殊性,楼上也正视楼下对安静休息环境的合理需求。

经过多轮坦诚沟通与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谅解并形成共识:楼上家庭承诺每日23点后尽力约束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噪音产生;楼下住户也表示将增添一份包容,理解特殊居住条件与带幼儿家庭的不易。

此次调解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社区+司法”联动机制的有效支撑,更关键在于邻里双方最终愿意各退一步、直面问题。这不仅化解了僵持许久的矛盾,也为社区类似公租房、小区等隔音条件有限的邻里纠纷化解,提供了“主动沟通、换位思考、体谅客观条件”的有益借鉴,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幸福感与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