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开展了关于北京市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现场观摩和座谈会,16个区和经开区城市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随后,实地考察了海淀区清河街道的“一袋式”回收模式和大件低值中转站的运行情况。清河街道因其在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为加快推进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推广工作落实落地,拓宽了工作思路。

据了解,清河街道与海淀区回收公司紧密合作,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共同打造了一个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体系。该体系以“两个上门”服务为核心,即“一袋式”低值可回收物上门回收和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一袋式”低值可回收物上门回收服务自2021年底在清河街道的72个小区推行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上门回收31.8万单,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达4086吨。这一服务模式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居民只需将旧衣物、废纸板、塑料瓶等低值可回收物放入专用回收袋,便有专人定时上门收集,通过“一袋式”回收变废为宝,辖区72个小区4万余户居民均可注册参与使用。这种模式不仅简化了垃圾分类的流程,还激发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自从有了‘一袋式’回收服务,我们家里的废旧衣物、纸板等杂物都能方便地处理掉了。”清河街道的居民李女士说,“以前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占地方,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收,真得很方便。”

除了“一袋式”回收服务,清河街道还推出了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居民王先生表示:“以前处理大件垃圾得的很麻烦,现在有了这个服务,再也不用担心旧家具、旧家电没地方处理了。”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是针对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的一项创新举措。清河街道依托海淀区低值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各小区设立了大件垃圾暂存点。物业公司或社会单位负责将垃圾运至清河大件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中转站,海淀区物资回收公司的专业运输团队会将这些物品转运至分拣中心进行适当的处理。这一流程构建了从暂存点到回收站再到分拣中心的全面覆盖网络,实现了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的高效工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大件垃圾得到了专业处理,分拣中心还能将废钢、木头等材料分类送往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厂家,从而形成了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闭环。

海淀区回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与清河街道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低值可回收物体系的建设。通过‘两个上门’服务,我们不仅实现了垃圾的整体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提升,还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平台,记录居民每一次交投产生的减碳足迹,得到的每一笔环保金奖励都计入到用户的环保账户,让居民分享参与垃圾分类的成绩、贡献和收益。”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清河街道已建有大件低值中转站1座、可回收物中转站1座、垃圾分类驿站6座,并拥有可回收物流动收集车20余台。这一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体系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利,也为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工作树立了典范。未来,清河街道将继续深化“两个上门”服务模式,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外,为了持续推动这一体系的优化和发展,海淀区回收公司还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和设备,提高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他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海淀区回收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清河街道的合作,不断优化‘两个上门’服务模式。同时,我们也计划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