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记者了解到,2024年北京PM 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在2020年进入“30+”的较低浓度水平后,四年时间内又下降了近20%。截至目前,“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实现高质量收官。

“十四五”时期,“蓝天白云”续写着北京奇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介绍,北京市PM 2.5已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4年北京PM 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在2020年进入“30+”的较低浓度水平后,四年时间内又下降了19.7%。2024年也是历年“好天”最多的一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相当于近10个月都是“好天”;同时“差天”历年最少,重污染天数保持在个位数水平,仅2天,比2020年减少了8天。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也大幅改善,“水清岸绿”增添着城市灵动。2024年,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全市I-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2%,比2020年提升23.4个百分点,增加了730公里;蜉蝣、石蝇、石蛾等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物种频频现身凉水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表明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鸟语花香”提升着城市品质。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达到71.4,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系统质量稳中有升。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0年至2024年累计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越来越多的小动物用实际行动为北京“投票”:北京雨燕种群规模已超万只;丹顶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现身密云水库;延庆野鸭湖湿地迎来沙丘鹤身影;官厅水库单日监测到小天鹅、赤麻鸭等迁徙候鸟近2万只;大鸨连续多年在通州越冬。另外,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

陈添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市万元GDP碳排放、能耗、水耗保持着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北京能源更优质,在北方城市中率先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从清洁能源转型走向低碳能源提升;产业更绿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企业占比已超过30%,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级,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交通更清洁,新能源及“国五标准”以上汽车占比超八成,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120万辆;碳市场更完善,北京地方试点碳市场连续12年平稳运行,覆盖近1300家单位,累计成交超过6200万吨、成交额超35亿元,形成“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良性机制。

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今年前三季度,北京PM 2.5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优良天数226天,同比增加18天;地表水国控断面I-Ⅲ类水体比例超过9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实现高质量收官。这也将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交通行业能耗总量下降约22%

“十四五”时期,北京持续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重点聚焦出行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的“三个优化”,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行业绿色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泽钧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交通行业(含: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道路客运、货物运输、水运、维修、驾培、汽车租赁、租赁自行车、停车管理、基建养护)能耗总量约为118.7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控制在246万吨左右,较“十三五”末(2019年)下降约22%;营运车辆碳排放约为139.84万吨,预计全年控制在292万吨左右,较“十三五”末(2019年)下降约30%,绿色交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北京公交集团实施车辆电动化改造、绿电应用等举措,累计富余碳配额超40万吨,获得收益近4000万元,成为企业减碳增收的生动实践。

北京的出行结构在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绿色出行“一张网”。“十四五”时期,本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改善慢行出行环境,吸引公众绿色出行。截至今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年客运量突破36亿次;地面公交围绕“饲喂接驳+多样化服务”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累计完成404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和16个慢行示范街道建设,市民骑行体验良好、认可度高。此外,持续拓展MaaS服务场景和碳普惠激励活动,累计签发碳减排量46万余吨。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4.0%提升至75.6%,绿色出行已成为市民的首选,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从源头得到有效降低。

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沙海江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两轮百万亩工程圆满收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动,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通过科学拆除围栏,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与此同时,全市野生动物保持增长,从596种增长至620种。

这五年来,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从愿景变为日常。首都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让绿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十四五”时期,北京还启动了花园城市建设,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治理。率先建成朝阳日坛、海淀曙光街道等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东城花市大街、石景山五里坨东街等城市画廊100条,营造了海淀桥凌霄花墙、木樨地桥下生境微花园,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及城市家具建设“金角银边”微花园100处,实现街景向园景升级。

沙海江介绍,目前北京正在加紧编制《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未来十年还将新建200个公园,同时改造一批老公园,并计划在公园里给市民留出弹性空间,方便市民随时开展活动、遛娃健身、休闲社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