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北京骄阳似火,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西里社区的小广场却比气温更热——“杏林暮夏?安贞拾趣”中医游园会现场,AI面诊屏前排起长队,中药茶饮摊飘出薄荷香,50名青少年的八段锦快闪刚落幕,又有老人拉着中医专家追问节气养生方。这场联动四区六街资源的健康盛宴,单日服务超1300名居民,成为安贞街道“中医一条街”建设的生动注脚。

数字赋能+跨区联动:健康服务打破“围墙”

“通过‘贞心365’APP预约的张阿姨刚做完针灸,又用积分兑换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的体质辨识服务。”现场志愿者的话道出活动亮点。作为街道社会动员数字平台,“贞心365”不仅实现服务预约,更通过积分体系激发参与热情——此次活动60%的参与者来自APP报名,其中不少老人是首次体验数字化健康服务。

这种“数智化”联动延伸至跨区域资源整合。安贞街道联合朝阳、东城、西城、海淀四区及周边六条街道的医疗力量,邀请广济中医医院、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的20余名专家坐诊。“我们就在安华西里一区,是真正的‘家门口医院’。”广济中医医院主任梁克玮边为居民诊脉边说,医院已把社区义诊纳入常规排班,今年累计服务超800人次。

全龄参与+文化浸润:从服务到认同的进阶

“双手托天理三焦!”随着口令,穿红马甲的青少年与白发居民同做八段锦,这是“五彩四叶草”志愿队的特色项目。这支活跃在安贞街道的队伍,此次组织50名青少年参与快闪,用肢体语言传递中医智慧,不少孩子赛后还拉着中医专家请教招式原理。

活动现场,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火花:北京科技大学的VR经络演示吸引年轻人驻足,而隔壁展台前,老药工正教孩子们辨识紫苏与薄荷。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中医药文化突破年龄圈层——数据显示,活动参与者中34%是60岁以上老人,28%为青少年家庭,与安华西里社区的人口结构高度契合。

从单次活动到长效治理:健康生态的“安贞样本”

“您的血糖记录已同步给社工小王,她会提醒您下周测糖化血红蛋白。”在慢病管理咨询台,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话,揭示活动背后的治理深意。此次游园会是北京市医务社工建设的实践场景之一,街道联合北京社会工作联合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建立“诊疗+社工”双轨档案,目前已为200余户家庭提供跟踪服务。

这种创新获得专业认可。不久前,朝阳区医学会调研时指出,安贞街道“中医一条街”通过“中医健康小屋+志愿品牌+数字平台”的组合拳,为基层健康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街道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联动四区六街制定健康服务标准,让游园会的热度转化为“全年不落幕”的健康守护。

暮色中的社区广场,仍有居民捧着中药香囊交流心得。这场盛夏里的健康之约,不仅是一次服务供给,更是安贞街道用中医药文化编织的治理纽带——在这里,医者的仁心、社工的细心与居民的舒心,正共同奏响基层治理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