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依托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城市记忆、激活邻里温情、践行绿色生活”四大主题,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实践行动,让辖区居民在参与中感悟使命、乐享生活,为“久爱新桥”社区治理品牌注入鲜活动能。

红色教育浸润初心凝聚奋进力量

为强化党员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酒仙桥街道驼房营东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为核心,组织辖区党员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开展沉浸式学习教育。走进纪念馆,“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伟大胜利”等展区依次铺展,饱经沧桑的抗战文物、直击人心的历史照片、循环播放的影像资料,搭配讲解员对英雄事迹的深情讲述,让党员们仿佛重回烽火岁月,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与人民抗争的坚韧。

“从革命先烈的壮举中,我们更清晰地读懂了‘使命担当’的重量。”参与活动的党员表示,将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服务居民的实际行动,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破解民生难题,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美好家园建设。此次活动也推动街道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为基层党组织凝聚了干事创业的“红色力量”。

档案里触摸历史传承北京城市记忆

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加深对首都历史的认知,9月17日,酒仙桥街道驼房营南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居民走进北京市档案馆,开展“触摸历史脉络传承城市记忆”主题参观。在“档案见证北京”展厅,居民们通过照片、实物、文献等载体,从时间、地域、人物多维度了解北京城市发展变迁,感受一代代建设者为首都发展付出的汗水;在“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厅,来自全国30余家档案馆的200余件“镇馆之宝”逐一亮相,讲解员对每件档案背后的历史背景细致解读,让居民们直呼“读懂了档案里的中国故事”。

参观中,居民还走进档案馆库房与数字化工作区,近距离了解档案保管、修复及数字化处理流程。“一份份档案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启示。”居民李女士感慨,这次活动让她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陀螺竞技连邻里激活社区“邻”聚力

“快看这个陀螺,转得又稳又久!”9月17日上午,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回迁楼小区广场上热闹非凡,“陀螺飞转活力全开”彩绘陀螺运动比拼活动吸引30余名居民参与。活动现场,居民们先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发挥创意,用水彩笔在陀螺上绘制专属图案;随后手持“定制陀螺”展开竞技——有人擅长“花式旋转”,让陀螺在空中划出灵动弧线;有人专攻“持久战”,让陀螺在地面稳稳转动,引得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用传统运动搭起邻里交流的桥,特别有意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是街道“激活邻里情”系列实践的缩影,下一步将围绕“五线连心”工作法,继续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居民在互动中提升归属感、幸福感。

旧车置换办实事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为破解小区“僵尸自行车”乱停放难题、盘活闲置资源,近日,酒仙桥街道万红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废旧自行车换大米”便民活动。活动前,社区网格长通过微信群通知、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动员;活动当天,居民们陆续推着积灰的老式单车、闲置儿童自行车前来,工作人员核对信息、登记备案后,迅速为居民办理兑换手续,还提供免费搬运服务。

“这车放楼下好几年,占地方又碍眼,现在换成实用的大米,太贴心了!”居民王阿姨拿着兑换的大米笑开了花。此次活动共回收各类废旧自行车数十辆,有效清理了楼道、绿化带内的“闲置杂物”,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社区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关注居民需求,推出更多环保便民活动,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据悉,酒仙桥街道此次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是街道深耕基层治理、服务居民需求的生动实践。未来,街道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围绕红色教育、文化传承、邻里互动、绿色环保等主题,策划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活动,让“久爱新桥”的温暖流淌在社区每个角落,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