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辖区居民对非遗传统工艺的兴趣,近日,北京朝阳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手工活动,让居民在手工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蕴含的智慧。
“别看兔儿爷小巧,描绘起来可真得沉住气!”在三里屯街道图书馆,十几组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在非遗泥彩塑的指尖技艺中,感受传统节气与老北京民俗交融的秋日韵味。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传统吉祥物,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还通过请兔爷、送兔爷来寓意平安吉祥……”活动现场,泥人张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晓静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兔儿爷的来历以及绘制技法,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随后,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发挥想象,用五彩的颜料和灵巧的双手,为兔儿爷赋予了独特的形象。
“今天不仅孩子学得投入,我们大人也重温了老北京文化,收获满满。”一位家长感慨道。
在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中心幼儿园,一场“药香润童心 非遗伴成长”手作毛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正在进行,20组亲子家庭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与中医智慧。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为亲子家庭带来丰富体验。在“本草映亲情”破冰环节,亲子家庭通过中医药主题OH卡互赠与分享,增进情感交流,激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随后的“方寸藏百草”知识课堂,专业老师深入讲解毛猴制作技法传承脉络,通过嗅闻、触摸等方式辨识辛夷、蝉蜕等中药材。在最后的“巧手赋灵猴”创作环节,亲子家庭分工协作构思造型、粘连塑形,将家庭温馨故事融入毛猴作品创作。
当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陆续完成,大家围在一起,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交流着创作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非遗技艺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代际传递。
“你看我这朵花放这里好看吗?”在黑庄户地区辛悦家园社区,一场“非遗簪花体验”主题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居民走进这项承载千年审美意蕴的手工艺术。
“簪花也称为戴花、簪戴、插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的装饰方式……”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簪花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详细解读了花材选取、色彩搭配及固定技法等关键环节。大家全神贯注聆听,在感悟传统工艺精妙的同时,深刻体会其背后蕴含的东方美学理念与人文情感。
在随后的动手环节中,居民们精心挑选材料,细致裁剪、巧妙组合,时而互相观摩借鉴,时而交流配色心得。巧手翻飞间,一朵朵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簪花在指尖悄然成形。大家欣喜地将成品簪于发间,或互相佩戴,现场俨然一场小型的“汉服发簪秀”,充满了成就感和欢声笑语。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精神需求,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北京朝阳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更多精彩活动,共同书写邻里互助、共建和谐的美好篇章。(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