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在汇川路中医院东门斑马线,志愿者小王正高举引导旗,示意车辆在斑马线前减速停车。“请您稍等,让行人先过。”“小朋友,注意走斑马线,看左右两边。”

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在延庆区29处主要交通路口,都有身着“志愿蓝”,手持文明引导旗的志愿者们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劝导车辆礼让行人。“多一句提醒,就少一分隐患。”志愿者小王说。这支由91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文明城市延庆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市之美,在乎精致,更在温暖;城市管理,在于精细,更在用心用情。作为首都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延庆区紧抓冬奥遗产利用,以“礼让斑马线”为突破口,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行人闯红灯、翻越隔离护栏等不文明行为显著减少,文明交通劝导初见成效,“斑马线”前的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礼让文明蔚然成风。

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与机制双轮驱动

充分发挥“1+9+4+18”组织体系和一办九组统筹协调作用,将文明交通整治纳入城市文明建设16条,形成依托“书记月度点评会调度、文明办主任办公会研究、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工作机制。通过延庆电视台、文明延庆、北京延庆等平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交通违章的公车进行曝光,涉及单位由纪检部门约谈,促进行动自觉。

创新执法,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结合

一是科技赋能精准执法。在全区60余个重点路口安装智能抓拍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自动抓拍不礼让行为,2024年以来,累计查处1931起,罚款19.31万元。环球新意东门等商圈路口通过高清摄像头实现“电子警察”24小时监管,违法率逐步下降。二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科学设置斑马线,在延庆东外大街、高塔街、香苑街等20余处斑马线喷涂“谢谢您等我”“您礼让我点赞”等提示标识40组,优化斑马线点位37处,新增提示标志122块,新增48处不礼让斑马线“电子警察”,形成震慑作用。行人过街设施完善,在新风路口等重点区域安装闯红灯抓拍系统,通过LED大屏实时曝光违法行为,同步设置语音提示装置,行人守法率逐步提升。三是专项整治与常态管控结合。区文明办每月联合交通支队、交通局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查处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同时在学校周边设立“护学岗”,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

深化动员,文明引导与宣传教育同发力

一是行业示范树标杆。分层分类对全区280余名公交、出租车驾驶员及快递外卖小哥等群体开展文明礼让专项培训,组织签订“礼让承诺书”,明确“斑马线前见人必让”“外卖再急不逆行”等规范要求。同步评选“最美头车”驾驶员235名、“文明小哥”39名,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对标提升。二是单位带头强引导。动员全区91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29处无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点位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同行”志愿引导服务。发布“延庆城市文明12条”,各单位召开文明城市建设动员大会,明确要求干部职工私家车100%落实礼让规定。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全区40所中小学家校联动签订礼让承诺书,以家庭为支点辐射带动社会。三是全民参与促共治。设置文明礼让点赞示范岗,每周五常态化组织先进工作者、最美家庭、北京榜样等人物开展“您礼让 我点赞”活动,同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令,招募延庆乡亲代表参与点赞活动,正向激励礼让司机。依托电子设备抓拍“最美头车”,通过“文明延庆”公众号、延庆文明网发布“最美驾驶员”系列报道77期,全区车辆礼让率显著提升。四是媒体宣传促提升。线上依托“两微一端”,刊播《车让人怎么让 人守规如何守》《正确过马路》等主题的“文明交通”系列短视频10期,刊发礼让斑马线主题文明提示、公益广告等39篇,推出文明交通相关新闻报道76条次,总阅读量22.5万。线下利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市场商圈等118块电子大屏,循环播放主题宣传片、宣传口号,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开辟“文明交通红黑榜”专栏,加大反面曝光力度,针对不礼让斑马线不文明行为,累计曝光37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线上直播为市民讲解文明交通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案例式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启动“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提升行动以来,城市交通违法行为明显下降,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妫水南北街、恒生市场路口、新风路口等点位早晚高峰机动车礼让率显著提升。大多数驾驶员形成“见斑马线必减速”的肌肉记忆,“321”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文明风尚深度养成。“礼让斑马线”成为延庆“最美冬奥城”建设重要标识,为北京“慢行优先”交通政策提供实践样本,文明城市品牌价值持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