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当年参加活动的邀请信和胸卡,这是参加开幕式的照片,这是参加9月4日在大会堂欢迎仪式的邀请信……”翻阅着珍藏了30年的资料,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英桃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1995年的北京。
3万多名与会者开展5000多场讨论
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正式代表,那时的李英桃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她清楚地记得,那次大会的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在非政府论坛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与会者围绕贫困、教育、健康、经济参与、妇女参与权力和决策等12个重点关切领域进行了5000多场各种形式的讨论。“我看到了与会者为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精神与使命感。”李英桃说,这种磅礴的力量一直激励她前进,也引导她后来致力于性别与国际关系研究。
1995年李英桃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
论坛负责人抬脚自信回应《三寸金莲》
论坛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让李英桃记忆深刻:一天晚饭时,各国妇女正在畅聊,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突然跑进餐厅,找到与李英桃同桌用餐的一位论坛负责人,焦急地说:“晚上有个外国组织要放映英文电影《三寸金莲》。”虽然“三寸金莲”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是,一些外国人并不太了解新中国妇女发展水平,还有一些人想要以此混淆视听,所以志愿者有些紧张。没想到,那位论坛负责人不但没慌,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她抬起自己的大脚:“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外国朋友来到北京就知道什么是事实真相了。别担心,《三寸金莲》这部电影正好能印证新中国妇女解放的成果。”听了这番话,年轻的志愿者如释重负,笑着跑开了。
时至今日,每想到那位大姐“有失优雅”地把大脚抬过餐桌的情景,李英桃都禁不住哑然失笑。在她看来,这种豪爽性情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是中国妇女的自信——在1995年北京怀柔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对中国妇女历史地位的自信、对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努力的自信,以及对中国北京承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自信。
峰会将成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里程碑
“30年前从北京出发,今年又再度相会北京。”全球妇女峰会今日开幕,李英桃特别关注这几个问题:保障妇女权益;赋能妇女,尤其重视数字技术对妇女的影响;提升妇女参与决策水平和女性领导力;创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和实现性别平等的国际环境等。她期待峰会能推动加速落实《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树立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30年前,北京世妇会为全球妇女事业播下希望的种子;30年后,我们期待全球妇女峰会能让这颗种子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李英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