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晓杰在市民文化中心整理图书。

都晓杰的手机通讯录中,有一长串备注着“好人”二字的联系人。他说,这些都是当他身处困境时,曾向他伸出援手、扶他继续前行的陌生人。如今,都晓杰已成为艺家时光(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经理,热心公益事业十五载,搭建公益平台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那些陌生好人们传递给他的爱和温暖,正在被他以另一种形式传递给更多人。

1985年,都晓杰出生在山东一个小村庄,因母亲身体不好,他是吃着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2010年,都晓杰的父亲在老家突发脑梗,生活不能自理。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继续学业,当时正在北京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都晓杰只好把患小脑萎缩症的母亲交给乡亲照顾,自己把父亲接到北京,一边上学一边给父亲做康复治疗。

媒体将这件事报道出来后,许多陌生人给都晓杰发来短信,“老人身体怎么样了?”“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最困难的时刻,来自陌生人的问候,给都晓杰以温暖和力量,也让他逐渐坚定了回馈社会的信念。

研究生在读时,都晓杰创办了第一家公司。作为高校首批大学生创业青年之一,他从创业之初便将志愿服务与公司文化相结合。

2017年,在得知二环内最后一个歌舞厅经腾退整治后计划改造成市民文化中心的消息后,都晓杰立刻带领团队参加投标,彻夜讨论修改市民文化中心的运营方案。

成功中标后,短短几年时间,他将100多位公益专家请进社区,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统筹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补足辖区群众文化生活短板。

泰山皮影第七代传承人范维国来了,为社区的孩子们演起了皮影戏版的《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刘勇来了,为青少年讲解航天知识;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来了,手把手向社区居民传授技艺。不仅如此,都晓杰还将安全培训课、家长学堂,甚至热门的科技制作课、跳绳课都引入社区。

能容纳150人的小剧场,常常座无虚席。都晓杰欣慰地说,社区活动是否成功,百姓的反应是最直接的,老百姓喜欢这个地方才会天天来。

如今,都晓杰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已创造性打造多个公益品牌,通过未成年人“六艺百课”成长营、特殊儿童融爱计划、儿童帮扶计划等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筹建非遗传承“艺家红色剧场”,打造“艺家少年科技团”“艺家舞蹈队”“艺家模特队”“艺家摄影队”等品牌队伍,用传统文化生动演绎和传播红色文化。几年来,他带领团队组织了上千场公益活动,服务市民37万人次。

“我要投诉!”一天,一位居民和都晓杰开玩笑地抱怨说,“你们这儿也太难约了,天天爆满,老也约不上。”原本忐忑不安的都晓杰大大松了口气:“听到这样的投诉,我心里反而乐开了花。这说明,百姓对我们组织的公益活动是认可的。”

近日,都晓杰当选为“2023北京榜样”年榜人物。他说,困难时陌生“好人”曾给予的那些爱和温暖,他将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