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聆听文物背后的历史,感悟抗战精神。 

昨天,连绵的阴雨挡不住观众的参观热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迎来大批参观者。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是一个个历史小切口,讲述着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是1931年10月2日,因抗议日本侵占东北被捕入狱的中国留日学生苟吉堂出狱后,在毛巾上书写的反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抗议书。”顺着讲解员手指的方向,观众近展,阅读毛巾上的文字——“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假名,斩断助长内乱之根他日国有可……”

“请大家记住苟吉堂这个名字,一会儿我们还会在展厅中与他相遇。”讲解员带领观众继续重温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展览尾声,讲解员请观众驻足,观看重点文物:“这是1945年9月9日,第三方面军副参谋长苟吉堂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邀请信和胸标。”邀请函装在白色信封内,内附注意事项。观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珍贵展品细节。

每件展品都浓缩着一位或一群抗战经历者的故事,共同组成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

宋学义使用过的腰卡常吸引观众驻足。他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也是幸存者之一。讲解员介绍:“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受了严重腰伤,后半生几乎都要靠这件腰卡支撑上半身。”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马来亚华侨白雪娇在给父母留下一封告别信后,化名“南侨机工队回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广大华侨心系祖国,为支援滇缅公路运输,3913名南侨机工肩负800万南洋华侨重托,以满腔热血回国投身抗战。”讲解员动情来当年海外华侨的赤子情怀。

历史的细节,让人警醒,引人深思。一位年轻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硝烟虽散,历史永存。从屈辱到奋起,从牺牲到胜利,展厅内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沉甸甸的。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