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妇联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及《昌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制发《昌平区妇女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村)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昌平区妇联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督导工作方案》等,以社区家长学校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是聚焦活动阵地,筑牢未成年人思想根基。2021年以来,区妇联将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规划。全区259个社区均按照“十有”标准(有挂牌标识、有组织机构、有师资队伍、有工作制度、有固定场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开展活动、有档案资料、有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全区社区家长学校校长由主管妇联工作的领导兼任,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家长代表等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日常管理,通过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实践和指导服务,将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社区家长学校中,逐步筑牢未成年人思想根基。
二是织密宣教网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2年以来,区妇联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学校阵地作用,整合社区妇联执委、“五老”队伍和家长志愿者等团队力量,开展“亲子‘悦’读会,传承好家风”“强国复兴有我,少年儿童心向党”“理想主题童书漂流”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600余场,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10万余人。同时,建强关爱儿童主阵地,开展“把爱带回家”“伴随成长行动”“爱心义诊”等活动30余场,发放慰问金、助学金、护眼台灯和文具礼盒等价值4万余元。其中,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家长学校荣获“北京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称号。
三是强化联动机制,形成各方育人强大合力。区妇联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以各传统节日为契机,联动属地学校、幼儿园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家校社共育”主题沙龙,不断推动“三方”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将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推进家校社共育的“硬支撑”。此外,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常态化开展“新蕊云课堂”“红色家风讲堂”等家庭教育课堂及《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讲堂,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及方法,推动形成多部门参与、家校社协同发力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区妇联积极探索和建立社区家长学校长效工作机制,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庭教育服务、家家得到家庭教育服务的生动局面,切实提升了社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