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构建了特色劳动教育课体系,建立了“1+3+X”立体多元式拓扑结构劳动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内容入手,进行横向关联、纵向贯通的整体设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的交织中获得积极的劳动情感体验,最终使得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习得正确的劳动方法,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发扬崇高的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端正劳动态度
学校结合国家课程体系拓展资源,设置每周每班2节劳动教育课,全校26个班每学期共计1140节。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每学期学生走出校园锻炼实践的好机会。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发挥不同场所的专业性,让学生真正走出校园,体验不同劳动带来的不同感受。通过课程设置端正学生对待劳动、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态度,让学生全面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培养责任意识
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自理性、劳动自立性和劳动自主性,贯穿于班级、校园、家庭三个场域。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校还创设丰富多彩的劳动融合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劳动。如冬季小绿芽种植活动、社区服务志愿、21天垃圾分类集章活动等。在日常劳动中,将劳动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劳动实践中,在劳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获得了知识与技能、人际沟通、问题解决等能力。在智慧型体力劳动中,把知识转变成信念,特别是在这种公益 劳动和志愿服务中强化了社会责任,培养了良好的社会公德。
劳动特色品牌项目——树立正确劳动观
融合劳动、环保、科技的“怪兽生态村-校园零废弃计划联盟”是学校少先队的特色劳动品牌项目。“怪兽生态村”包含“怪兽生态基地”“怪兽肥料产出区”及“怪兽生态农场”。队员们遵循3R原则,根据不同垃圾的产出情况,四线并行进行劳动活动。怪兽生态村的三个区域形成了劳动生态环保的优化循环。
队员们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会被运送到“怪兽肥料产出区”,通过蚯蚓和酵素堆肥等方式产出生态环保的肥料,这些肥料被运送到“怪兽生态农场”和“怪兽生态基地”作为优质肥料供队员们种植使用。
队员们在“怪兽生态基地”和“怪兽生态农场”进行劳动,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令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进行管理。最后,队员们的种植成果会由队员们亲自采摘,送到食堂进行烹饪,成为队员们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在整个的劳动过程中队员们在学习-实践-失败-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习得了劳动知识,学会了劳动技能,培育了劳动精神,培养了积极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劳动成果丰硕
在“怪兽生态村”的劳动中队员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队员们通过自学实现了种植的人工授粉,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施不同浓度酵素肥的种植效果,通过记录画柱状图的方式了解了自己家中产生最多的垃圾是哪类,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利用废弃纸箱制作设计了小怪兽智能喷头,该设计还获得了北京市绿色创新挑战赛一等奖。学校 “怪兽生态村”于2022年6月1日参与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举行的“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云队课直播。本次直播超过2000万人在线观看,累计点赞量达8亿次。
学校充分认识到这一代少年儿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作用。也将继续做深,做实劳动教育,培育出新时代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