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小学秉持“润己泽人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融合各方力量,不断寻求发展的新突破、攀升教育质量的新高度。我校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深化落实党和国家新时代教育部署,通过建构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特点的年级劳动教育小课程,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小学,通过建构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特点的年级劳动教育小课程,借鉴STEAM等重实践、超学科先进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线性知识组织逻辑,突破学科界限,以项目为单元,因地制宜开发文理兼备、五育并举、校内外协同的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在各年级构建劳动教育小课程。各年级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构建了符合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开展年级劳动教育小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一年级的岗位小课程,主要让学生在岗位锻炼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成为真正的小主人。各班设立“班级是我家”班级岗位、形成集班级卫生、纪律管理、自主管理等多元化的岗位劳动,使学生在常态化班级中实现自主劳动。校长小助理——让学生成为校园建设的参与者;岗位实践周课程,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学生跟岗观察实践,有的当一周小小保安员、保洁员、小校长、小老师、小厨师等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劳动岗位,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道理。
三是开展年级劳动教育小课程,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已经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学校的大树生病、枯死等情况,于是自主开展“帮大树呼吸”“大树变形记”等年级劳动实践小课程。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发现了劳动中的智慧。学生们给大树松土、设计给枯树变形,把劳动技能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很自然地渗透进来。学生在这次劳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苦累而退缩,反而因为自己的智慧、同伴的协作、相互间鼓劲儿,以及越来越多老师甚至低年级弟弟妹妹们的加入愈发干劲儿十足。
项目式、游戏化的形式使得学生有了一次良好的劳动体验感,让他们明白劳动从来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像鸟儿筑巢一样,靠我们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搭建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劳动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是美好生活的源头。当学生逐渐形成这样的劳动观时,他们面对生活中其他劳动必然会展现出不同于以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劳动教育落在实地的重要表现。
四是开展年级劳动教育小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构建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明确劳动类型、次数、时间关注实际表现,开展平时表现型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三、活动取得效果
一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班级劳动岗位我能行、校园管理我参与、家务劳动我有责,三位一体的学生岗位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岗位的体验、实践中逐步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的意义,让学生带着尊重和理解实现自主性劳动,共同创造校园新生活。
二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师生共同劳动创造生活空间通过审美化劳动,在六年级《大树变形记》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参与制作让学校的枯树变成了既美观又使用的长椅,二三年级种植过程中的观察、培育、收获的过程让学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劳动创作的过程可视化,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五年级的年级劳动小课程以学科综合实践、steam、学科+课程为载体,围绕综合性、选择性、层次性、过程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收集资料,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认真负责、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