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值日作为班级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低年级学生所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以“班级值日”为载体,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值日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创新案例背景

随着“双”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事实上,随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和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继出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指导纲要》规定,低年级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劳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二、案例描述

低年级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弱,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又往往被忽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大多数事情都由家长代劳,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去年我就结识了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大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劳动能力较弱。

开学伊始,为了避免班里变成“垃圾堆”,我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值日公约,安排了值日生,并且和孩子们一起做每一天的值日。但是,每天值日的时候,班里都会上演一场“鸡飞狗跳”的大戏:“老师!他又随便乱扔垃圾!”“老师!他随便踩我刚擦过的地!”“老师,擦地太无聊了,我想擦黑板,不想再擦地了!”“老师,他们都跑出去玩了,就剩我还在做值日!”“老师……”

班里孩子们“鸡飞狗跳”,地面上也一片狼藉。每天一推开门,班里还能看到中午日后弥漫的“战火”。扫把、簸箕横在门口的地面上,用过的湿纸巾还在地面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地面上未干的水痕和脚印仿佛在向我诉说中午值日的混乱场面。

每次问孩子们中午的值日为什么把教室变成了这样,孩子们总是互相推来推去,很委屈的认为是自己牺牲了中午玩耍的时间做值日,别的同学却不爱护。然而回想每日混乱的“值日大作战”,看来,劳动教育在我的学生身上是缺席了。

三、案例分析

存在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在在孩子们值日时间偷偷进行了观察,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劳动意识薄弱,“责任区”在哪里?

虽然安排了每日值日生,但是部分孩子并没有值日的意识,也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区”。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值日区域,导致自己的区域无人打扫。同时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责任心不强,往往会被更有趣的活动所吸引,存在值日做到一半就撂下手中的清洁工具跑出去玩的现象。

2.劳动兴趣不足,“要我做”很无聊

在班级实践中,班级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很多孩子甚至认为劳动=值日。这样枯燥的劳动内容很难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兴趣,他们觉得劳动是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要我做”并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驱动孩子热爱劳动。

同时在每日对孩子进行劳动评价时,过于看重劳动的生产性结果,也就是值日是否做的干净,而忽视了孩子在参与劳动时表现出来的劳动态度、合作交往、创意设计、社会责任等内容,导致孩子认为劳动就是干活,不能在劳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体会到劳动的真正乐趣所在。

3.劳动技能缺乏,“怎么做”不清楚

在日常学校教学中,经常是一味的教孩子劳动的方法,注重口头上的讲述,缺少真正的动手实践,这让喜欢动手实践的低年级学生对劳动形式的认识变得单一,也让他们的劳动技能变得缺乏,劳动“怎么做”并不清楚。

在清洁工具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孩子们虽然认识工具并知道其用途,但是并不能正确使用。在同时进行多项劳动时,缺少统筹规划能力,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劳动,如孩子们会先墩扫地。 解决问题——成立“班级保洁公司”,让劳动“玩”起来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这一现象,我决定以“班级值日”为载体,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情境,在提高学生独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1.成立“公司”,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创设职业体验类的情景任务:引导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开办“保洁公司”,并自主选择担任的公司职务,如:经理(组长)、地面清洁员、黑板管理员等。随后抛出任务:咱们班要招标一个“保洁公司”来负责班级的日常卫生。想要竞选成功,各“保洁公司”就得比比谁能把班里保持的最干净,同时还能做到工作效率高、公司成员团结。

在这一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孩子们从“要我做”变为了“我要做”,兴致高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最开始的成立“公司”,为公司起名字想口号,到“挑选员工”、“应聘上岗”、“履行职责”,一步步让孩子们在职业体验中感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与劳动积极性。

2.“公司”事务,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区

一个个“保洁公司”成立,孩子们也纷纷为自己的“保洁公司”起了好听的名字。下一步就是“岗位的设置”和“应聘上岗”了。帮助“公司经理”制定“责任岗”,并建议“小经理”们根据“责任岗”的工作难度系数,挑选合适的“员工”。

而其他同学作为“员工”,也需要进行“面试”应聘上岗。通过说说自己的在这个岗位上有什么优势,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到不论多小的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的责任区更加明确,又因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岗位”,因此更加珍惜劳动机会。

通过体验职业特点,更容易发掘自身劳动潜能,对自我职业规划有初步认识,对未来职业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3.“业务”培训,学会劳动技能

学生感兴趣、有岗位还不够,对于孩子们空有一腔热血,但劳动技能缺乏,“怎么劳动”

不清楚这一情况,我在各“公司”成立初期就开展了“业务”培训。有针对“小经理”们的关于如何安排劳动先后顺序的培训、每日组员工作效果和积极性检查的培训,也有针对“员工”们的专项培训:扫地培训、擦地培训、图书管理员培训等,帮助孩子们在“业务”培训中,得劳动技能,创造性的劳动效率最大化。

4.评选“员工”,及时表扬,反复强化

掌握了劳动技能,还需要让孩子们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开始孩子们比较新奇,做得比较积极,但新鲜劲儿过后,就时常有学生忘了自己的责任区。比如下课后垃圾桶没有人倒,没人擦黑板,窗台没有人……

对于这种现象,我结合“公司”的人数和每日的劳动态度、劳动效率为每日负责的“公司”开“工资”(贴画),并引导“经理”按劳分配,为自己的“员工”发放相应的贴画作为工资。当贴画到了一定数量可以得到学校七彩少年章中的劳动,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做学校的七彩少年。

除此以外,我引导“公司”进行了“最佳员工”的评比活动,每周通过投票选出公司的“最佳员工”,并进行升职或岗位的轮换,让孩子们在岗位的轮换中学到更多的劳动技能,保持劳动的热情。

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虽然职业不同,但是都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没有哪个职业可以不劳而获,所以通过自己辛苦付出获得的“工资”让孩子们备感骄傲,建立起自信,从而爱上劳动。同时这一体验也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的认识到劳动的不易,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5.“招标大会”,树立榜样,不断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喜欢去模仿别人,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后续开展了“招标大会”的活动。

通过日常每个公司的劳动用时、参与程度、干净整洁程度和“大会”上的经验分享,票选出大家最认可的“公司”并颁发额外的奖金(贴画)作为鼓励。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到,有的“公司”团结一致,成员在完成了自己的劳动任务后会主动帮助其他成员;有的“公司”善于规划时间和劳动任务,负责地的同学紧跟在扫地同学的身后就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除了进行了勤奋的劳动,还开始创造性的劳动。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学习别人的优点,自己的劳动能力也在交流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四、小活动大发现,让学生“玩”有所获

在“班级保洁公司”这一实践活动中,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创设真实的职业体验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不同形式,多措并举,让学生从行为习惯和思想态度上转变了对劳动的观念。 任务驱动,感受劳动之乐

在低年级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善于从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兴趣等特点出发,致力于真实生活情景的构建,并在任务驱动中挖掘教育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获得劳动兴趣,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提升教育成效,真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教结合”,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应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既抓好了体力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又通过教育的设计和加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