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三小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开发以“文化素养+道德涵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践行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中华名人孔子,承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全校开展以悦纳为主的孔子研学活动
1.日诵孔子:全校学生每天在三个时段齐诵论语,弘扬传统文化。
2.读悦孔子:通过三槐e课堂,APP形式推荐书目,开展全校师生共读书活动。
3.影识孔子:各班学生和家长观看电影《孔子》,举行班级,年级组交流会,围绕“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读(观/听)后感。
4.听思孔子:听专家讲孔子。教师和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二、分年级开展以实践为主的孔子研学活动
学校坚持实施内容与与学段课标深度融合、活动形式与学生年龄特点高度契合的原则,在一至六年级分别用诵、画、演、仿、讲、议为主要形式推进实施:
1.一年级:“诵论语·礼孔子”活动。一年级的孩子们跟老师每天在早午晚三个时段开展集体诵读,学习诵读方法。
2.二年级:“读故事·画孔子”活动。二年级的孩子跟着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体会用文字描写画面、用画笔描绘画面的技巧,尝试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创作成绘本。
3.三年级:“演戏剧·塑孔子”活动。三年级则每班选择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排演话剧(《孔子收徒》《孔子拜师》《观欹知正》《另类宰我》《颜回偷吃》《迷之领奖》《舞雩抒怀》),在读剧本、练台词、学表演、练合作中,孩子们朗读、合作、创造、自信能力明显提升。
4.四年级:“看电影·仿孔子”活动。四年级选择对经典影视作品片段进行模仿,观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语言表现力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主动学习配音技巧,用声音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提升了语言感受力与表现力,高质量完成了朗读的学段目标。
5.五年级:“读论语·研孔子”活动。五年级的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与年级目标整合,从仪表、站姿、表情、声音、手势、目光的练习入手。
6.六年级:“议论语·明大道”活动。六年级在对真问题的主题辩论中,真实地经历破题、剖析核心问题——确立分论点、准备论据——反复磨炼、培养气势——开展比赛、实战提升的过程,团队合作、思维品质、表达技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制作演出道具鲁桓公的宥坐之器——攲器时,孩子们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气馁,反复实验寻找能呈现“虚则欹中则端、满则覆”效果的支架位置,最终获得成功。
三、跨学科开展以创作为主的孔子研学活动
1.科学/劳技:制作演出道具,体验中国智造。四年级的同学负责制作《观欹知正》中的道具——欹器,为了达到“虚则欹,中则端,满则覆”的效果,在一次次反复实验中寻找筷子插入纸杯的位置,在道具制作中体验了一把中国“智造”,
2.美术/信息:制作演出背景,探寻春秋文化。负责背景制作美术社团的同学则在深入阅读、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反复设计,绘制出了一幅幅话剧演出的背景画,显示出让人惊艳的美学创造力。
3.音乐/体育:开展深度阅读,体验孔子生活。
四、活动效果
跨越2572年浩瀚时空,孩子们在与孔子的对话中,圣人的伟大人格、思想光芒在心灵深处留下烙印,他们理解了“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内涵,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劳动者,懂得感恩,勇于担当。在话剧排练演出中学会了理解、宽容、合作、共赢,通过阅读认识孔子,通过演讲、辩论探究孔子,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校园内孩子们知书尚德、自觉践行问候礼、行走礼、持书礼、发言礼、倾听礼、升旗礼、观众礼、就餐礼,校园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