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聚焦小学生红色教育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突出党与少年儿童之间的血脉关系和红色基因传承,将红色教育融入少年儿童成长全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将红色基因传承转化为值得孩子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孩子在切身体验中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恰当的方式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激发孩子的热情,不断加深小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光荣感,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播种理想信念的种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新时代好少年。
一、致敬英雄,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历史,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百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师生共同选取各个时期耳熟能详的典型的优秀共产党员,如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杨利伟、罗阳、屠呦呦、陈薇等,学生讲述自己敬佩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员事迹,并将其事迹简介制作成图文形式,打印粘贴于廊道展板,构筑英雄群像画廊。学生利用课间和午间时间,漫步英雄群像画廊,阅读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简介,点赞、致敬优秀共产党员。
学生延续搜集中华民族发展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扩大英雄群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学校分享台上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自己的启发收获,向英雄致敬,学习、延续英雄精神。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体会各时期英雄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并将之传承,通过分析感悟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凝聚民族精神内涵,立足中华民族发展之根。
二、歌声嘹亮,唱响中国节拍
在“为每个学生发展创造更多积极可能性”的智慧引领下,学校持续丰富育人载体,不断创设学生和谐快乐成长环境,为学生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歌颂迎接党的二十大,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红色革命精神,“亦小好声音”班级合唱比赛唱响校园,激扬的歌声,诵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谱奏时代的华章。合唱比赛按照年级共划分成六个分场,学生用热血和激情唱出心中的赞歌,用歌声展现自信与活力。
孩子们纯真的脸颊上印着五星红旗的模样、歌唱祖国时坚定而闪着光的眼神,无不抒发着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一首首红歌旋律飘扬,一声声童音稚嫩嘹亮,唱出了当代少年的朝气蓬勃,唱出了亦小少年的精神气概。旋律中包含孩子们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为她的二十大送上最真挚、最美好的祝福。
三、向阳舞动,展现中国风采
学校秉持学生第一、全员参与和创意无限的原则,积极开发校园集体舞课程,让“有意思的德育”浸润生活,让“有动感的美育”预约生活,让“有韵律的体育”充盈生活,改编自《中国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操》是孩子们课间的保留节目,孩子们歌之舞之,精神抖擞、昂扬向上。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班级火热开展“向阳舞动 童心向党”集体舞活动。童心舞动,朝气蓬勃,学生用热血活力、少年英姿献礼党的二十大。学校还鼓励班级改编歌曲,积极挖掘资源,扩充律动阵地。孩子们全身心歌咏、舞蹈,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专注于每一个动作和旋律,提升行动目标感,举手投足间洋溢着自信。
欢乐的氛围弥漫校园每个角落,“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根植于每个孩子内心,孩子也在向阳舞动的过程中不断坚定为党成才、为国奋斗的人生信念,茁壮成长。
四、聚焦成长,畅写中国未来
学生在研究讲述英雄人物故事、集体舞展示、学习近十年国情等系列活动基础上,将爱国教育融入聚焦未来梦想、收获和进步的思考,牢牢记住新时代少年肩负的责任,以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担当,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通过写信给未来的自己的方式,用现在的角度畅想未来,以未来的视角激励现在。根据自己对未来的畅想,给建国百年时的自己,即2049年的自己写一封信,信封上贴上获得的“我与2049年有约”的红船邮票,将信投递入班级慢递邮箱盒。班级共同将邮箱盒埋植在校园里,约定到时候重聚校园,对照过去畅想,续塑美好未来。
红色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价值观选择和确立,以及个人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并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儿童的个性和价值观、影响儿童的行为选择。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担任“摇动的树”、“推动的云”,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父母,也可以是英雄人物、生活实际。每一次经历和每一次的感受,都是学生逐渐茁壮成长的沃土,滋养着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生的理想之果汲取着信念沃土的养分精华,不断地长大,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