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光荣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的。通过多种劳动实践教育培养特殊孩子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其能自理、自立,以至于有一技之长,能够独立生活,即是特殊教育学校努力的目标,也是特殊需要家庭及社会的诉求。

特教学校在落实劳动实践教育时更要做仔细,做准确,结合德育工作实效性及不厌其烦的工作准则,努力把一群特殊需要的孩子(指听障、智力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儿童)培养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好学生,为特殊孩子将来成为残而有为、受社会欢迎的社会人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本案例结合农村特教学校在“五一劳动节”之际开展“学先锋 爱劳动 绿谷红娃励志行”社会劳动实践主题活动,阐释劳动美如何塑造心灵美,及对其的重要作用。

一、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正向氛围

特教学校在活动来临之际,尽可能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播放“劳动光荣”宣传标语,包括校级宣传大屏、粘贴标语、校园公众号感召,为全体师生营造五一劳动节氛围的同时,教育师生“无私奉献 劳动光荣”。

同时组织了国旗下讲话及主题班队会进行多形式深入宣传,引导学生学习“历代‘劳模’的光荣事迹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劳动的意义、劳动光荣的精神根植学生的心理。

二、加强引导,明白劳动意义的同时,重视劳动

特教学校学生难理解逻辑关系复杂的事物现象,而劳动教育以亲身体验为主,符合特殊孩子认知特点。

校方带领特殊孩子来到“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种植玉米、花生、白薯的活动;并在班级设置种植,照顾植物生长,记录植物生长过程;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懂得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回想起活动开展的时候,师生们都很兴奋,在去之前纷纷献言献策,决定耕地划分、种植种类、日后照顾轮流排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了种植计划。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室外种植时,种植方法、步骤,师生们积极上网查资料,并找经验丰富的农民探讨学习,获得经验,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些同学还带着家长一起参与,形成了家、校、基地互动的良好场面。种植种植相对遇到的困难更大些,由于环境因素影响,第一次播种的种子(主要是矮向日葵)过了很久也没能发芽,继而土壤肥力不够小植物不长等等。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仔细找出问题的关键,解决了困难。

在课间闲暇时间,特殊孩子们都积极去看作物生长的情况,还主动抽出时间来去拔杂草,体现出对这次活动的责任感,当大家看到向日葵展开绿叶,黄色的小花向阳绽放,喜悦和满足的心情难以言表,

在这个过程中,特殊孩子体会到了什么是付出带来的收获,什么是苦心经营得到的成果,他们同果实一同成长,和花儿一起绽放。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使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特教学校从感性认识入手,开展的这次“农耕种植”活动,特殊孩子们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亲身实践,强调了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注重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改善身心功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

三、家校合力,亲身实践,学会劳动

在特教学校,劳动实践活动还要切实走进课堂。老师们结合课堂教学,通过生活适应、劳动技能课:学一学劳动技能;通过唱与律动:唱一唱劳动歌曲;通过生活语文课:写一写劳动感悟;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

同时为了增加劳动实践的社会性,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组织开展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地、收拾课桌抽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

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为了增加劳动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家校联合,发动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特殊孩子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并积极开展社会劳动志愿者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劳动范围。

四、情感升华,开展适合的总结活动,感悟无私奉献的真谛

此次活动,笔者在活动最后全体师生走进“电影院”开展“劳动最光荣,奉献最美丽”观影活动,观看影片《雷锋》,师生感受爱国情深,懂得“无私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继而把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发扬与延续。并通过园公众号对活动过程及所获、所感,积极宣扬,让劳动实践活动影响力达到深远。

笔者校此次“学先锋 爱劳动 绿谷红娃励志行”社会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引导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劳模风采,而后通过亲身体验将思想转化到身体力行,特殊孩子切实体会到:我会做、我能做、劳动使我快乐,劳动带给我光荣。通过劳动实践为塑造特殊孩子心灵美添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