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成长”项目活动源于我区“儿童之家”高质量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儿童之家”的活动质量,使其成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温馨乐园,从2018年起区妇联引入社会组织,每年购买专业化课程服务,向全区妇联阵地输送“童·成长”项目活动。

一、联建联动提供政策保障,夯实项目化运作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建立多方合作的高效联动机制,出台了《顺义区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明确未成年人教育责任;纵向与各镇街妇联沟通,下发了《关于征求2022年“童·成长”项目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童·成长”项目系列活动的通知》,实现多维度联合,形成“联”字合力,共同打造“童·成长”品牌项目。

二、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活动为民暖童心

(一)常态化摸底,将阵地与服务准确贴合

通过实地踏查、线上答疑、电话咨询等方式,不定期对基层进行摸底、调研,将基层的需求作为“童·成长”项目启动的基础,并根据基层需求,动态引进多家专业服务儿童的社会组织,为基层精准配送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服务,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即:在基层阵地探索“童·成长”项目的经验,把典型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发布市、区、镇街级媒体信息200余篇,与此同时,各镇街在组织“童·成长”活动时收集反馈和积累活动经验,进而衍生出各类特色活动,对基层妇联工作起到有带领、有指导、有服务的作用。

(二)菜单式服务,将各级的需求按需配送

区妇联根据摸底情况总结出符合基层需求的“童·成长”活动版块,如童颂经典、童筑健康、童心童创、童伴成长等。招募符合版块要求的服务组织,召开多轮“童·成长”项目座谈会,将项目方向、基层需求、项目效果等与意向组织沟通并定制活动服务内容,拟定300-500余场活动服务菜单发送到基层,由基层社区(村)工作人员选择服务内容,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供需匹配。

(三)阵地+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

结合各大传统节日、“4.23世界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童·成长”项目以“每月一主题,线上+线下”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我家的家风家训”“暑期我在家 安全不放假”“送法进家庭”“智慧父母课堂”等有益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类支持性主题服务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引导,提升儿童科学创造力、亲子互动力、艺术感染力。

三、聚力载体营造宣传氛围,社会反响积极热烈

“童·成长”项目涉及美育、阅读、科普、健康等各类项目课程2200余节课,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覆盖全区25个镇街10万余组家庭。项目以更贴近生活的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并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配送了对应的课程,提高了家长与儿童的亲子陪伴质量,使家长用科学得当的方式方法、优良的家风家训影响教育儿童,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通过童颂经典、童筑健康、童心童创、童伴成长等版块活动的开展,广大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得到了拓展,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项目活动吸引未成年人积极参与。

项目活动开展以来,未成年人家长的亲子陪伴质量大幅提升,亲子关系更加融洽,项目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宣传合力,发布一期一主题的“童·成长”项目系列宣传推文300余篇,阅读量超20000人次,活动效果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