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

一、具体措施

(一)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所有领导、教师均为组员,德育主任负责劳动技术教育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组织架构;同时学校建立一支劳技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并要求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二)环境课程培养劳动观念

校园环境的每一个实体以及每个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学校教育价值观。校园环境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它是“第二教师队伍”,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学校早在2017年便将可利用面积大概900平米的土地进行规整,引水,规划后形成15块班级实践基地。又在2019年对15块班级实践基地用彩色小砖进行明确划分。每个班级都有机会认领一块 “劳动实践基地”,并将“XX班种植品种”的指示牌统一安放。为了让实践基地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和兴趣,学校在校园内开展了一次为基地征集名字的活动。最后集思广益,依据实际面积大概900平米,约等于一亩半田地而起名“一亩半分甜”。通过基地建设加强了学校环境文化课程,使学生成长的环境中自然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

(三)融合常规课程体现劳动价值

学校将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信息课与社团活动整合起来,强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使劳动教育成为经常化、日常化。学校融合情况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形成人人都参与、一班一特色的观察记录手册。

(四)开展主题活动固化劳动意识

2022年4月19日,在双兴教育集团小店校区举行第三届“春耕节”主题实践活动在。本届“春耕节”以“不负农忙好时光劳育身心助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厚植春耕传统文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感受中华优秀春耕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劳动意义,收获劳动成果,培育良好品格。本次农耕节不仅注重劳动实践,还设立春耕知识小讲堂环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将传统的五谷种植、小店地域特色农作物、常见蔬菜瓜果作为本届春耕节的主要作物安排实践活动。一至四年级各班安排开展五谷种植小能手活动,五年级各班安排蔬菜种植小达人活动,六年级各班安排安排特色作物种植小专家活动。活动当天,学生们在在农耕小讲堂学习作物知识和农具知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安排“小种子你好”、“农具小集市”、“播种小课堂”三块内容,分别针对种子和作物的识别,农具的识别和种子的播种与浇水进行教学,现场认识种子和作物以及常用的农具与传统农具,学习播种方法。

二、基本成效

通过科学有序开展劳动教育,涵盖日常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劳动课程制订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从个人生活起居、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公益劳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基本确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理解美好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同时树立了劳动安全意识。

三、社会反响

(一)通过“家校劳动联系手册”、感恩教育、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家长广泛知晓学校各项活动并积极参与配合。得到家长层面的大力支持。

(二)在公益活动上学校志愿服务小队经常性为周边卫生院、村体育活动设施、车站站牌进行捡拾垃圾、擦拭设施等服务,得到周边社会群体的认可和赞誉。

(三)学校组织“不负农忙好时光劳育身心助成长”春耕节主题实践活动,市教研中心、区教委和属地镇领导到场参加指导并给与高度评价。同时活动在北京电视台都市晚高峰节目中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