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对幼儿健康成长有极大的教育意义。2020年2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花园村幼儿园正式启动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的研究,将美好的节气文化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身边事,引导幼儿在接触、了解和欣赏自然中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渴望。

一、具体做法

思考与研发先行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二十四节气活动做成孩子喜欢的动画课件《幸福的糯米团团》,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选取国宝大熊猫作为主题形象,将二十四节气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团圆和睦的理念融入其中,产生了大顺爸爸、小安妈妈、糯米哥哥和团团妹妹幸福的一家。随后组建节气课题组,有机融合五大领域课程和节气内容,于2020年3月20日春分节气,诞生节气课程。时至今日,完成24个动画课件,191篇教育活动,40篇活动反思。

研究与实践同步

一是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融入一日生活。人与自然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围绕“肝主春、心脾主夏、肺主秋、肾主冬”有意识地将日常保健、户外运动、饮食调养、疾病预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通过每日小小天气预报员,结合相关节气进行天气播报,引导幼儿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通过每周小小升旗手介绍节气特征,让幼儿时时感觉到节气就在身边;通过每月节气特色食谱,引导幼儿了解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习俗,达到以食养人、以食育人的目标;在一年中引导幼儿感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适应季节更替,减少疾病发生,促进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发现节气的秘密。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发现节气的秘密。孩子们在春分节气试着用幼儿园玉兰花的骨朵制作起了传统艺术小毛猴;在立夏节气玩起了有意思的斗蛋游戏;在秋分时节幼儿园的“金色银杏大道”上捧起如约变黄的银杏叶,打起了快乐的“树叶仗”。雨水节气这一天,孩子们发现天空真的下起了小雨,虽然后续天冷结了冰,但依然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夏至节气,孩子们发现了影子的不同,感受到夜晚不一样的星空;芒种节气,孩子们发现小麦真的成熟了,丰收的喜悦是那么的真实真切;小寒三候鹊始巢,孩子们发现幼儿园树上的喜鹊真的开始筑巢了,与此同时还冻起了冰花,做起了五谷饭,开始了冬藏的游戏……

三是引导幼儿在传统节日中感受节气美妙。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气活动。孩子们在欣赏古诗中了解“清明”节气与“清明节”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放风筝”、科学活动“编柳环”、健康活动“包青团”、亲子活动“脚下的清明节”等探寻节气内涵,感受节气习俗。当大寒遇上腊八,孩子们在制作八宝饭、腊八蒜的活动中体会“大寒暖当先,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快乐。当端午遇上芒种,孩子们在包粽子、插艾叶、编彩绳、赛龙舟的活动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反思与积累并重

教育研究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完善,最终形成《孩子身边的节气生活》系列丛书。

二、获得效果

历时两年多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国管局幼儿园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定的足迹,孩子们在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在感受大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和熏陶中提高了对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随着课程成果《孩子身边的节气生活》即将出版,希望也能为正在研究、实践的幼教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探究经典的过程中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学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更好地感悟生命,守护健康,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