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园博馆依托自身资源,于2015年推出“传园林文化 承华夏古韵”园林小讲师志愿服务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活动目标
园博馆致力于创建一支园林小讲师志愿服务团队,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历史、艺术、园林及科学的平台,在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活动内容
小讲师志愿服务主要面向5-18岁的青少年,由馆内优秀团队及资深行业专家为学员们讲授园林知识,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园林文化传播者。
活动方法
培养合格的园林小讲师。首先,对报名参与活动的成员进行选拔,选拔分班后由专业老师进行课程培训,课程内容包括 “园林故事”“园林游学”“园林历史”等,同时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小讲师进行讲座式培训,从多方式、多维度提升学员园林文化素养。课程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安排小讲师讲解工作。根据具体时间和展览内容安排小讲师讲解工作——在周末及寒暑假,安排小讲师负责馆内固展的志愿讲解服务工作;重要节日期间,安排小讲师们讲解“经典路线”,如“清明品园·赏造园技艺”、“庆祝建团百年——重温团史故事”等;此外,安排小讲师们负责专题展览的讲解,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小讲师们参加“品红色经典,感红色岁月”的专题展览讲解。
保证服务质量与维护小讲师权益。在岗前、岗中对小讲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并进行随机抽查,保证讲解服务质量;岗后进行评估与反思。园博馆为参与活动的小讲师在志愿北京平台录入志愿时长,颁发证书及纪念品;参与项目的志愿者可终身免费参加园博馆的主题讲座。
活动创新
课程设置创新。课程进行阶梯式设置,分初中高三级,由易到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能更好激发学员兴趣。初级课程主要包括园林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态势礼仪,中、高级课程学习知识范围扩大,包括园博馆内的各展厅展园和相关园林知识。
授课方法和形式创新。授课方法由“散点式”教学拓展为“路线式”,最后实现“全馆通讲式”,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采取高级园林小讲师“一帮一”带教初、中级园林小讲师志愿者的方式。授课形式在馆内课堂式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其他三种教学方法:小讲师掌握基本园林文化知识后,带领他们走进展园,身临其境体验园林之美;组织“走出去”的游学活动,带领小讲师实地参观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面对疫情等特殊情况,采取“云课堂”的授课形式。
服务方式创新。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园博馆创新推出多种新颖的服务方式。疫情期间,主要采用视频录制+线上播放的讲解方式;为增进亲子感情,推出“亲子日”志愿讲解,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共同完成讲解任务,增加志愿服务趣味性的同时拉进亲子关系;为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中英双语志愿讲解服务,目前还计划增加手语志愿讲解。
活动成效
“园林小讲师”教育品牌课程自2015年举办至今,卓有成效,报名学员近千人,考核通过并上岗小讲师共计471人,完成讲解近万场,服务观众6.1万余人。目前,园林小讲师志愿服务活动辐射“长辛店一小”、“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周围21所学校,并与其联手进行教学展示,每年举办的“馆校联合”活动共计百余场。
该志愿活动长期受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长期关注、宣传报道和好评,并取得诸多荣誉。2016年获得公园管理中心“十佳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成功申请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小微项目”并结项;2018年成功申请成为第三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020年成功申请成为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示范岗;2020年被评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2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