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护理部,从事多年孤残儿童照护工作。这样一个团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照护者,还是疾病救治的治疗者,但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梦想订制师,为这些孤残儿童打造梦想,并且实现它。
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999年,最初只承担市儿童福利院流转、公安部门送交的符合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与特殊教育儿童的养育与教育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单位新增了24小时生活护理照料服务职能,同时增设了孤残儿童护理岗位。当前,孤残儿童护理员的工作日趋专业化,需要从以往单纯提供生活照料逐渐向满足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转变。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创建了集“教学、培训、示范”于一体的专业工作室,开始深入研究孤残儿童个案。她们发现,极少数孩子智力正常生活能够自理或者半自理,这些孩子往往对被爱和被尊重有着强烈的需求。作为孤残儿童护理员,她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孩子们实现享有平等生活和基本社交的梦想,用自己的方法帮他们圆梦。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护理部开始组织护理人员苦练护理技能、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并自学健康管理学相关知识,护理部副主任田雪最终取得了中级主管护师和中级健康管理师的证书,这些知识储备帮助她们去深度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社会的美好,同时工作室还探索了一套适合孩子们的圆梦四步法。
第一步:心愿规划。首先必须要挖掘他们的心愿,经过日常照护中的细心观察,孤残儿童因智力、肢体不同程度的残疾,无法像普通儿童一样说话流畅、行动便利、正常思考。我们要打开孤残儿童的心灵,给他们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心怀希望,并且让他们相信梦想有一天会实现,但这个过程会十分艰难。
第二步:情景在线。只有规划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发现,这些孩子们由于自身的残疾原因,他们很自卑。这就要设计科学可行的情景设计训练方法,让他们树立自信。作为梦想订制师首先要身临其境,用同理心,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或者培养方式。
第三步:心灵抚慰。练习的过程必定会充满了挑战和痛苦,怎样缓解痛苦,那就要用到心灵抚慰,就是精神上、心灵上得到安慰和寄托。当孩子们在尝试过程中,烦躁、焦虑的情况出现想放弃时,这个时候需要护理员始终如一的陪伴,让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每次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护理员必须陪在他们身边安慰他,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聊天说笑,这样消除焦虑情绪,克服困难。经过这样的陪伴,让他们慢慢接受了我们的鼓励,继续刻苦练习。
第四步:奖励机制。在成功的背后总是附着着艰辛和痛苦,但是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每次孩子们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时我们都会给与他们鼓励,例如给他们脑门上点一个赞。床头贴个小红花。或者送他们一句祝福语以及准备他们最爱吃的零食。经过这样的鼓励和奖励措施,让他们有动力完成我们的训练计划,最终让他们实现梦想。
就是这圆梦四步法,让这样的孩子们都实现梦想:卧床的孩子实现坐起来的梦想,坐轮椅的孩子实现站起来的梦想,站起来的孩子实现走路的梦想,甚至在四肢严重缺陷的情况下也实现会做饭的梦想,以及让他们运用互联网接触社会的梦想。每当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兴奋的肢体表现时,那一刻她们真正懂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这个称谓的丰富含义,她们不但是他们的家人,需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更是一个帮他们实现梦想的梦想订制师。
民政工作不是轰轰烈烈、立竿见影的,而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这更加需要她们甘于忍受寂寞、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她们将继续秉承“崇德、爱民、专业、奉献”的民政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不断开拓创新高质量的生活照护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护理管理模式,用实际行动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