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内的儿童从小被父母遗弃,大部分患有智力、身体等各类残疾。由于长期生活在集体环境中,较难形成稳定的情感依赖和健康的心理需求,部分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这些孩子,除了身体上的医疗救治和康复外,还特别需要教师的心理援助和补偿教育。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福娃娃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针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秉承“用爱养育 用心教育”的办园宗旨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教育理念,努力创造适应特殊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将心理健康贯穿教育全过程。

我们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评估结果,在教室内设计多种功能性的区域活动,促进儿童开展自主选择和自主进行的游戏,通过师生互动,让环境成为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操作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其中家庭区域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能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表达和健康的心理发展,是我院弱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材料投放准备

区域活动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生活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

家庭材料:餐厅、厨房灶具、灶台、洗手池、仿真蔬菜、切菜板、餐具、衣架、梳妆台、镜子、若干饰品、儿童床、仿真娃娃,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

角色扮演材料:厨师套装、警察套装、医生套装、诊疗器具、跳舞裙子、小围巾、各种鞋子、手机、各种款式帽子等。

二、材料投放原则

一是具备安全性。儿童区域玩教具的投放首先要考虑安全性,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材料;家具要平稳,挂衣服的勾子要略高于儿童头部等。二是要有层次性。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顺序提供材料。前期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设置儿童熟悉的场景,结合福利院特殊儿童的生活特点,可优先投放医生看病、妈妈照顾宝宝、过生日、儿童起居生活、舞台表演等材料和场景。随着儿童逐渐熟悉家庭区域的模拟游戏后,教师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投放接待客人、编排节目等,逐步丰富儿童的家庭和表演区域材料。例如设置小小起居室,让幼儿为床上的洋娃娃搭配不同季节的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等;幼儿也可以自己睡在床上,试穿不同的衣物。模拟早晨起床,整理床铺,叠被子、叠衣服并放入衣橱中,这一系列的活动   

都做成儿童区域活动计划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既能逐步提升自理能力,学会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又能在游戏中通过体验角色游戏的形式表达情感,从而培养良好的情绪表达。

三、教师支持策略

1.区域常规支持。为了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活动的权利,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意愿制订区域活动中的规则,取放材料要求、安全操作规范等,然后把常规以图画或者标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贴在相应的区域。为了确保儿童在功能区域较好地完成计划活动,需要老师在前期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学和训练。当教师发现部分弱智儿童在图标的指引下还不能较好将材料归位,教师可以调整材料的数量和内容,同时开展教学辅导和示范,经过多次的重复和强化,弱智儿童也能掌握区域常规,并能有次序地活动。

2.视觉化支持。让区域内充满视觉化、易操作的形象化的图画提示,对于促进弱智儿童顺利融入区域游戏非常重要。比如在为使儿童较容易地看到并辨别出自己的座位,在椅子上贴上不同颜色的纸,上面贴有他们的照片或写有他们的名字。总而言之,依据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用颜色、形状及各种形式的醒目图标标识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流程,呈现鲜明的视觉提醒。

3.沟通支持。昝飞、马红英对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发生率进行调查,显示轻度智力低下的儿童语言障碍发生率为42%,中度为72%,重度为100%。目前福利院入园的80%的弱智儿童存在沟通障碍。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能够提高儿童的沟通技巧、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增加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训练效果保持以及应用情景也比较广泛。沟通板是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一种比较经常使用的方式,我园不仅把它应用到区域活动中,还应用于儿童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通过实践,儿童通过沟通板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为语言障碍儿童建立了更好的情感输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