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护苗”是由北京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的大型品牌活动,旨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2022年,在前四年活动基础上,我办网络舆情和举报中心组织协调50余家部门单位、网站平台开展“互联护苗2022”暨“互联护苗”五周年主题活动。活动设立“成长守护”“文明新风”“红色华章”“古都京韵”“科技绘梦”五大主题,通过广泛组织动员、构建充盈内容体系、开展专项举报行动,全面提升活动传播力、影响力。活动期间,累计推出70余项网络作品和活动,总点击量突破22亿次,互动参与人数达155万人;先后开展3次专项举报行动,累计受理处置涉青少年专项举报超过680万件,为未成年人构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
一、立足广泛发动,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共谱网络“和弦”
坚持广泛组织动员,协调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市科协等部门单位、组织十六区网信部门以及39家网站平台开展相关活动。其中,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出“网络辟谣知多少”“科学小记者”等活动;各区结合区域特色、推动活动向线下延伸,推出“护苗普法小课堂”“国之重器,我见证!邀你一起点赞怀柔科学城”等2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网站平台发挥产品业态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优势,推出直播征集、竞赛答题、专栏专区、视频音频、条漫动漫、H5专题、数据报告等7大类、超过70余项网络作品和活动。密切各方协同联动,推动内容生产方和内容分发方等参与主体优势互补,打造合作共赢“互联护苗”生态圈。如协调“首都网警”联合抖音开展防范网络谣言主题直播,向青少年讲授“四会”口诀,提高其识谣辨谣能力,吸引近50万人次观看;协调北京日报客户端和腾讯新闻联合推出《中轴线的日与夜》专题策划;协调海淀区和快手制作6期未保典型案例条漫,总点击量近2000万。
二、坚持创新求变,打造出新出彩青少年内容“盛宴”
一是主题内容新。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推出《信与物中的中国故事》系列音频、《“红色芳华”网络文学作品》专题栏目等,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聚焦当下最受关注北京文化地标,推出《“听见中轴线”主题歌单》《北京文化遗产系列视频》等,向青少年展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首都气象;紧扣时事热点开展特别策划,在重庆遭遇严重山火期间,指导各平台深度报道“零零后山城骑士冲锋队”火线救援事迹,以榜样力量激发青少年网民担当作为,话题点击量破1000万。
二是互动方式新。活动聚焦未成年人群体,着力加强活动的互动参与性,提高参与度和体验感。指导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领域大V开展直播连麦20余场,制作近百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1亿次,获150万网民点赞;在豆瓣、58同城开设丰富多彩话题,发动师生家长群体共话健康成长,阅读量超8000万;指导唱吧、keep、下厨房开展唱歌、运动、厨艺等主题挑战赛,为广大青少年搭建展现自我风采舞台,累计参与人次超过42万。
三是技术赋能新。结合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等前沿数字技术,以硬核科技打造破圈产品,如指导快手制作以虚拟人物“AC娘”为主角的活动宣传短视频,推动活动向二次元群体“破圈”传播;指导学而思利用VR技术搭建太空视角下“城市俯瞰”板块,累计吸引52万人次参与。
三、突出深度治理,开展专项举报行动守护清朗网络“家园”
按照建设和管理兼顾、引导和规范并重工作思路,组织开展“涉未成年有害信息”“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网络谣言信息”三次专项举报行动,指导各区各平台深入倒查清理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深化网络谣言治理、加强网络监督力量建设,为祖国花朵撑起网络世界“万里晴空”。活动期间,各平台累计处置涉青少年专项举报超过680万件,主动清理有害内容1900余万条,处置违规账号8.7万个;针对开学季我市多起校园疫情中出现的“师生感染”“校园封闭”谣言,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推动线下情况核查及权威发声,指导网站转发推送权威辟谣稿件5490篇,点击量近2亿次;指导各区委网信办选拔出160余名政治敏感、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网络监督举报志愿者队伍,指导微博开展涉青少年专项培训,动员2000余名微博社区志愿者提交专项举报信息超8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