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光影知识乐园是中国电影博物馆面向未成年人群体开展的社会教育系列活动的统称。该活动自2008年创办至今,旨在利用馆内丰富的电影资源优势,以电影文化艺术教育和电影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活动课程设置将我馆展陈内容、电影资源与中小学课本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课题研究、参观体验等活动,以电影为载体,为未成年人提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学习电影文化知识的机会。
二、案例内容及成效
1、利用电影资源,结合学校课程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光影知识乐园活动结合展厅内容和中小学课本的相关内容,制作了《电影中的红色记忆——中国电影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单》,从2020年开始陆续在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中使用。清华附中、通州区中山街小学、延庆区第四小学等学校参与了这项活动。
学习单的内容包括了我馆展厅中涉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影片及相关展品,与中小学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课程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展厅参观过程中,梳理历史脉络、结合电影内容,学习中国电影发展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并将电影元素和课本中的英雄形象结合,加深了课本知识的印象。通过梳理革命年代,中国电影人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的时代变迁,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活动中,我馆按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发电影与传统文化课程,结合“双减”政策送课进校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课程,可以让未成年人更好的了解、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021年至2022年,光影知识乐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电影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电影与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课程,围绕我馆美术电影厅、动画电影厅的内容,讲解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分析“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如何参考了我国的传统艺术如国画、戏曲、剪纸、壁画以及民间传说与传统叙事模式等,同时也对以上传统艺术门类进行了介绍。用电影情节穿插艺术介绍的讲课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和学校的美术、音乐、科技等学科知识互相贯通,使未成年人了解我国传统艺术、传统技艺,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成为了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补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市四十三中、八十中学嘉源学校等学校作为共建学校参与了活动。
光影知识乐园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持续将优质课程内容送进校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小学课本内容及学校需求定制分年龄、个性化的课程,力争将首都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广泛的受众。同时,拓展博物馆教育新方式新途径,探索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3.创新推出线上教育活动,打造知识传播全新面貌
随着网络时代的技术进步、多种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观众与中国电影博物馆各类官方网络平台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线上教育活动内容多样、效果集中、频次灵活,结合电影的特质能够强化教育效果、积累观众资源,有着线下活动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观众阅读量更加集中,传达教育内容更快捷,手机终端的操作也更为便捷。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光影知识乐园创新活动形式,制作了文字和视频形式的课程,在我馆微信公众号以“线上课堂”的形式推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自2008年创办至今,光影知识乐园活动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肯定,超过五万人次参与这一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