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伴我成长”活动是一项面向全国7-16周岁的少年儿童,积累了12年历程的品牌活动,自2010年起每年一届,2022年是第十三届。活动始终坚持以配音为新颖的切入形式,以“配音比赛”为抓手,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并拓展海外地区,让各地区少年儿童免费报名、免费参与,融合电影课堂培训、观赏经典儿童电影、表演电影才艺、参观电影之旅等内容,寓教于乐,发挥优秀电影艺术作品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锻炼成长。十二年来线上线下组织活动超过500场,参与人数近600万。

一、创新配音线上比赛形式,吸引国内外小选手积极参与

配音比赛作为活动的核心,今年共设立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贵州、广东、广西、新疆、重庆、武汉、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分赛区等16个分赛区,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3个境外赛点,其他地区选手将通过网络赛区报名。通过各分赛区选拔出120名优秀小选手入围至全国总决赛。

创新线上比赛模式,通过专属APP“实况功能”,采用上传配音视频,线下统一召开专家评审会的方式,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人数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共有21500余名小选手通过线上积极报名参赛。活动让港澳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海外地区的少年儿童有机会一起学习电影知识,感受配音魅力。

二、创新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起“培训、交流、互动、才艺展示”等线上学习交流平台,通过APP、官网、微信号、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呈现少儿配音的丰富内容。打破时空界限,让热爱配音的孩子们课内课外、赛时赛后都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鼓励他们发现自己声音的魅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发挥好中国电影博物馆面向未成年人传播电影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是学习配音专业知识。

开展公益“配音云讲堂”,邀请专家,以电影配音为切入点,分享电影配音的知识和技巧;推出小话筒课堂、配音大咖助力、配音才艺展示等80多个原创短视频节目,向大家呈现少儿配音的丰富内容。

二是学习经典传统文化。

配音素材优选经典的国产动画电影及故事片,让孩子们在优秀电影作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电影讲堂中融合了皮影、口技、中国结等非遗文化内容,让孩子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艺展示以“课本剧表演”为主题,让小选手依托中小学课本内容,用配音、诗歌、朗诵、短剧等多形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配合“双减”政策,打造“馆校共建”的无形课堂。

三是打造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电影讲堂通过在北京时间、微博一直播、快手直播、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在微博、微信视频、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陆续推出节目,增加持续吸引力和与观众粘性;还设置了话题讨论、互动打卡、积分兑换等好玩的互联网交流方式,其中在新浪微博上#小影迷爱配音#话题的累计参与量超过5000万。

三、配音助力成长成才,创新素质教育新思路

1.培养配音兴趣,成就电影梦想

活动中,甘肃、贵州、广西、新疆等地区的小选手,很多首次接触到新奇有趣的配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最初的电影梦想。孩子们在“配音伴我成长”活动的舞台上尽情展示才艺,有的参与到电台节目录音,有的为冬奥宣传片配音,有的成为了博物馆小志愿者传播科普知识,也有的小选手通过配音活动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考入了专业院校将走向职业配音的道路。

2.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创新统战工作形式

活动坚持重点扩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注重参与人群涉及面广,地域多样性的特色。各民族各地区小朋友通过参与活动促进了融合和交流。连续多年参与活动的新疆领队马若飞深有感触地说,新疆赛区很多学校开设了配音第二课堂,少配活动潜移默化、有效地发挥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小手拉大手”,增进海内外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少配活动通过优秀电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少年儿童增进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在未来的青少年一代中,树立“中国”意识,在海外地区掀起了学习说好普通话的热潮。

今后,中国电影博物馆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好国家级专业博物馆的文化属性和电影特色,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聚资源、提升水平,引导更多的中外少年儿童关注喜爱电影、学习电影、参与电影,为开展素质教育、传播电影文化、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往做出新的更大地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