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铃之声”青少年社教活动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品牌活动,于2016年正式推出,深受家长与学生的好评。活动自2016年起连续4年获得北京市“阳光少年”活动优秀组织奖,2019年荣获北京市科委优秀科普课程“三等奖”和“网络人气奖”等。

2022年根据现下新形势,博物馆将该活动进一步提升与调整,使其更加突出亲子互动与线上服务的特色。

该活动以“古韵钟声”常设展览为依托,以满足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听、说、读、写、制作”等角度,分为“聆听钟铃之声”“感受文化历程”“体验铸造技艺”“领略钟铃韵味”“自主制作参观纪念品”若干主题模块,充分地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家长可以通过博物馆线上指导,成为青少年主动学习的文化导师,从而共同完成全部学习和体验过程,一起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古代钟铃文物背后那些历史人物的优秀思想和品质精神。

活动形式:家长带领青少年根据《钟铃文化手册》中的线索,在博物馆内通过线上指导,思考古钟形态,聆听古钟声音,体验铸造技艺,感受历史发展脉络,领略钟铃韵味,最后再进行课后延伸探索。通过渐进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步唤起学生对于钟铃文化探索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等能力,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有所收获。通过钟铃文化学习教育,结合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推广,让青少年和家长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亲手制作喜爱的小文创并且带回家,与其他家人、朋友分享。通过持续的活动影响,让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都能成为优秀传统钟铃文化的守护人。

活动内容:该活动以《钟铃文化手册》为教材,内容包括历史、音乐、诗词、铸造技术、化学等方面知识,搭配编钟体验、石膏钟翻模制作、木版印刷等互动环节,与展览讲解相结合,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钟铃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领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树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编钟体验互动环节

通过介绍曾侯乙编钟,了解战国编钟、礼乐文化以及古代乐理知识,加深对编钟外形、分类的认知,通过欣赏编钟编磬乐曲和互动体验,着重了解“一钟双音”特性和中国古代编钟所创造的科技成就,感受编钟带来的独特魅力。

2.石膏钟翻模制作互动环节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演示下,使用相对安全的石膏代替铜等矿石,水代替火,硅胶模具代替陶范,模仿古代铸造流程,让家长与学生配合亲自体验模拟金属熔液浇注精美石膏钟。在轻松的互动氛围内,了解到中国古代陶范法铸钟知识与方法,同时还能带走自己的作品。

3.木版印刷体验互动环节

将古钟纹饰拓印下来,扫描制作成数字印刷图片,然后在木板上雕刻出与古钟纹饰一样的图形,利用木板印刷工具拓印出栩栩如生的图画,这样就可以让互动者将古钟纹饰带回家。

活动亮点:该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讲解服务形式,真正做到了让家长与学生融入、理解展览文化的目的。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展开,注重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体验感和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其次,博物馆派出的线上活动指导老师均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谹谹之声”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活动中所展现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不断的传递给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家庭。

活动效果:2022年,“钟铃之声”青少年社教活动,自7月至8月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举办,参与家庭706个,参与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共计1600余人次。活动参与满意度调研,满意度约为99%以上。通过本次活动,中小学生和家长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优秀的钟铃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