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纷纷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动的教育的相关文件,指明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实践活动作为少先队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阵地。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党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责任感。
一、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劳动技能
在劳动基地实践活动中,队员拿起日常鲜见的铁锨、耙子等工具翻地、耙地、打垄、播种、除草,队员在实践中学会了花生、红薯、萝卜、西红柿、黄瓜、向日葵等作物的种植方法。队员们尝试用花生创作美食,五香花生米、琥珀花生、宫保鸡丁、花生牛轧糖……应运而生。队员们将美食带到学校来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得到公众的赞誉,劳动后的喜悦对劳动教育具有正面强化的作用。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队员纷纷化身“分小萌”,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带动、监督家长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
二、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
队员们在“文明有约 创城有我”实践活动中参与社会调查,发现、分析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根据真实场景自编小品《大家来找茬》,再现生活中行人骑车上路、不按路面标识行走、不遵守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等现象。小品中,队员们自主设计、制作红绿灯、白色实线虚线、左转右转直行标志、自行车标识、斑马线等道具,在这一过程中,队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劳动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实践活动,塑造劳动价值观
(一)引导队员确立正确的劳动观
实践活动“小岗位 大责任”,队员们搜集时传祥、王进喜等劳动模范的事迹,在故事汇中学习劳动模范的精神和品质。在“劳模”的影响下,队员们在中队里找到了30多个工作小岗位,如“窗帘岗”、“关灯岗”、“计时岗”……不少队员还确定了自己的家庭小岗位,如“我家小鱼我来养”“我家植物绿油油”“我家的水我来烧”
“我家的碗筷亮晶晶”“护理地面的小员工”……队员们在被赋予了新鲜名字的小岗位上认真工作,在辛勤的劳动中体悟着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二)培养队员形成积极劳动态度
实践活动“文明有约 创城有我”,队员的家人积极配合录制视频。蒋赫杰的妹妹为了录视频,幼儿园老师给录了半个多小时,只为了得到一个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的6秒钟的视频;佳音妈妈反复录了好几遍都不能解决杂音的问题,于是利用午休时间又录了几遍才满意;昱霖爷爷为了视频达到好的视觉效果,在冷风中录了好几遍;晨瑞姥姥远在东北,也是经过反复录制才达到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给孩子进行了很好的示范,让孩子们知道劳动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助于队员们形成正向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三)引导队员热爱劳动和劳动者
“劳动美”实践活动中,学校邀请了农民伯伯全程指导队员种植、日常管理级收获,活动后,队员亲自为农民伯伯颁奖表示感谢;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走进社区,参与桶前值守、体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工作,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请保洁员阿姨走进班会课堂,讲述校园保洁工作,让队员充分了解校园保洁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和清洁工阿姨的一天”实践活动中,队员在走上街头,亲自感受“城市美容师”的平凡和光荣。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很多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比如:母亲节时亲手给妈妈做一份健康的水果沙拉、给妈妈扎小辫;重阳节时给家人煮一碗糖梨水;白露时组织剥核桃比赛;做一份炒土豆丝等……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美”,让队员在劳动中磨炼、成长,体悟劳动带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