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蒲公英”青少年法治宣讲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普法宣传活动,以帮助未成年人强化知法、守法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优化区域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环境为工作宗旨,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不同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深受师生、家长欢迎,并在辖区内享有较高声誉,犯罪预防取得显著效果。相关做法在北京市检察系统予以推广,并由顺义院作为检察系统唯一代表在全国青少年普法创新工作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宣讲团被评为首都检察文化品牌、顺义区首届青少年文化节“优秀社团”和顺义区学习品牌,部分兼职教师的宣讲事迹分别被首都综治网《平安北京》栏目组拍摄成专题宣传片、被《顺义时讯》“最美志愿者”栏目专题报道。
(一)依托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法治课程
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蒲公英法治宣讲团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社区等普法活动40余次,受众万余人,普法内容丰富,普法效果良好,受到一致好评。经过不断积累,宣讲团在辖区已具品牌效应,普法活动颇受好评,获区教委、团区委等未保单位高度认可,逐渐形成了我院未检品牌----“蒲公英”未检团队,目前,该团队现有成员22人,平均年龄33岁,团队具有年轻化、多元化、思路广、亲和力强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定期组织宣讲员学习法治进校园精品教程、北京市法治副校长标准化教材,加强课件素材积累,通过相互观摩授课过程,强化交流与学习,通过开展年度优秀宣讲员和优秀课件评选,激发宣讲热情,不断打造优质普法队伍、输出优质普法产品。
(二)扎根学校社区,关注孩子家长两类受众
一是扎根学校社区两大阵地。以学校和社区为主要宣讲阵地,并根据不同时段未成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不同,在学期及假期分别有所侧重,且采取发现隐患主动授课及应邀授课两种模式,扩大宣讲范围。二是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顺义区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我院专门从事未成年人相关工作的青年干警中聘任担任法治副校长,将法治课与学校德育课相融合,以学生或德育老师为授课对象,推进法治教育常态化,目前我院法治副校长有10人,担任16个学校、幼儿园的法治副校长。三是拓展受众对象。考虑到家长在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故把家长列为与未成年人同等重要的宣讲对象。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家长会等时机,向家长解析如何防止孩子触犯法律或遭受侵害等。
(三)普法内容与形式,双管齐下
一是丰富普法内容。现已开发青少年自护知识、犯罪预防、基本普法常识、司法职业介绍等四大领域,涉及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预防、性侵害预防、拐骗预防、宪法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扫黑除恶知识、网络安全、假期安全知识、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校园安全与未成年人保护、监护看护人员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司法职业介绍等十三个专项;根据不同宣讲对象,分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宣讲小组,后又扩充普法对象至教师、家长等。二是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宣讲+旁听庭审、公众开放日活动、模拟法庭、微动漫、微视频等易于青少年理解接受的方式开展普法。在授课后听取师生意见,持续创新宣讲模式。通过宣讲+旁听庭审、公众开放日活动、模拟法庭、微动漫、微视频等易于青少年理解接受的方式开展普法。在授课后听取师生意见,持续创新宣讲模式。与区教委、团区委、区司法局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普法资源共享,开展网上“云课堂”,扩大宣讲辐射领域,通过上述各单位微信平台同步推送,强化普法效应,提升普法效果。宣讲经验入选司法部案例库,获市人大代表肯定,宣讲团获评首都检察文化品牌、市检察院先进普法团队、区首届青少年文化节“优秀社团”、区学习品牌,被《检察日报》《法治晚报》等媒体报道,创作一批普法作品在市级获奖、全国推广,宣讲团团长作为区普法卡通形象原型人物,开创“菲姐说法”普法专栏,广受关注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