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书院”名曰“冠山书院”,它就是我们的学校——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小学,它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260余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充分吸收和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注重学生品行修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进生态教育理念,让传统文化在“百年书院”中赓续与传承!

一、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中别具一格

1.国家课程渗透传统文化

准确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语文课上渗透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美术课上,学生了解剪纸、陶瓷等我国优秀传统民间工艺;数学课上,“圆的周长”从数学史的角度讲清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 6位的人,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与弘扬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科学的热情,达到了巩固知识、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目的。

2.校本课程开发传统项目

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关注传统文化项目兴趣小组的开设:舞龙、舞狮小组、无极球小组、花棍儿小组、茶艺小组、京剧小组……报名时,这些小组总是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不仅在校园中展示,更是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各级各类的展示和比赛中,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深沉了。

3.养成课程弘扬优良传统

围绕“诚敬敏毅 文武全才”的校训,学校开发养成课程,设置“冠山十六好少年”评价体系,围绕“诚敬敏毅”制定“十六好”规范。

通过获得每一好的数量,颁发书签、奖章和奖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二、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独树一帜

1.诗词大会展现少年风采

学校举办“冠山杯”中华诗词大会,孩子们在收集和记忆古诗词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深化了对古诗词的了解。低年级同学吟诵表演、中高年级同学精彩必答、“飞花令”、抢答等展示出孩子们独有的风采。

2.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组织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扫墓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扫墓实践活动了解到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清明节起源、诗歌或活动,让学生知道节日也是一种文化,每一次参与传统节日都是在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在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祭奠先烈时,向同学们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知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同时教诲学生重孝道,千年万载敬亲人。

3.“冠山小院士”评比

结合我校冠山书院百年诗书文化,进行“冠山小院士”系列评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针对不同年级做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量时,即可获得相应的称号和奖章:从读书“小秀才”、“小举人”到“小进士”、“小榜眼”、“小探花”,最后成为读书“小状元”,六个等级的徽章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彰显

1.百年书院文化底蕴深厚。进入校园,刻在地面上的“(清)冠山书院旧址复原图 ”“学校历史沿革”向全体师生呈现出延庆一小的历史变迁,讲述着这所百年老校所历经的沧桑巨变和百年发展。学校对碑廊4块文物石碑进行保护,其间彩绘校训故事、“妫川八景”等图片,介绍学校发展简史。百年古榆树屹立操场,见证学校发展。三柱联形式奇巧,古联新对,古今辉映。门厅正中有孔子半身雕像。教学楼大厅迎面一幅大型浮雕“书源”,其上有“冠”“山”(书院名称)、礼仪廉耻、德言容工、鼎、简、瑞兽等文化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

2.年级书院文化浸润心田。年级名称跳脱出传统的班级命名,均以传统书院命名(一年级:嵩阳书院;二年级:岳麓书院;三年级:应天府书院;四年级:石鼓书院;五年级:问津书院;六年级:白鹿洞书院),寄寓着对学生的期望。同时,将各个书院中名人故事、书院精神、名家名作等与学校文化有机整合,用中华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

拥有268年历史的百年老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韶光易逝,我们会让每一个“冠山学子”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成为具有“诚敬敏毅”特质的冠山少年、成为真正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