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中强调:要通过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北京市延庆区香营学校在落实“双减”过程中,针对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以“适应孩子身心发展”为前提,以“乡校村联合”为平台,以“科学系统规划”为保障,于寒暑假期间,在各村成立自主学习管理小组,形成“家校社”共育模式,为农村地区解决学生寒暑假期间自主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教育载体。
一、源头清:开展调研、了解现状
2021年,香营学校了解到本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代为管理,缺少科学的家庭育人方法,需要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调查中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寒暑期管理难,对孩子假期安全健康成长问题忧虑大。
二、沟通畅:深入家访、迎难而上
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方面,学校开设多种途径进行对学生的摸底和家访,如设立校门口护学岗,进行入户家访,开设家长沙龙。既借助学生上下学之际,干部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学校干部教师入户对所有孩子进行全面摸底,做到不漏掉一个学生;传统家长会变身家长沙龙,干部、教师和家长围坐在一起,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教育中的经验与困惑,家校沟通更为顺畅。
三、职责晰:各尽其责、合力育人
为破解香营地区学生假期管理难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研究讨论,提出假期开展家校社共育活动,在各村成立自主学习管理小组,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学校积极主导
学校研究制定了《香营地区暑期家校社共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地点、人员、安全等多项保障和反馈、评价两项机制。
(二)家长主动尽责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可,部分家长积极报名加入自习室志愿者队伍。
(三)社会有效支持
学校与所在乡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得到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委派教育助理和学校共同与各村村委会进行协商,确定在具备条件的7个村尝试开展假期家校社共育活动。
2021年7月,乡村自习室正式运行。自习室内学生学习氛围浓厚,遇到问题随时通过同伴互助、志愿者答疑,及时解惑。课间休息时,志愿者、组长带领同学们做眼保健操,在村委会院子里开展跳绳、跑步、足球等体育运动。学生的假期生活劳逸结合、生动有趣。
四、特色显:自主管理、助力成长
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质量,香营学校面向社会发布招贤令,在志愿者队伍中有香营地区在读大学生,也有退休教师、在职教师。2023年暑期,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加入,使假期生活更加有趣。学生在自习室内可以参加趣味拓展训练,学习科普知识,在实践中了解当地科技种植。
这项举措赢得当地百姓及政府的认可,也得到区教委的肯定。截至2023年7月,“乡村自习室”已开办了四期,先后在北京电视台、延庆电视台、《现代教育报》《延庆报》上进行相关报道,2次被“学习强国”采纳转载。
假期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小组的设立,让学生在假期走出家门、远离手机、与同伴一起互助学习。学生自主管理期间,近视发生有效缓解,减重成果得以巩固,假期作业质量得到保障,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以村为单位开展家校社共育活动,最大限度减轻家长的负担,缓解家长假期焦虑情绪,解决长期以来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赢得了各方的支持和肯定。
今后,香营学校将继续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三方汇聚合力,助推构建新时代协同育人体系,让家庭成为人生启蒙的源泉、学校成为铸魂育人的摇篮、社会成为成才为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