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这里浓缩展示着三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在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和科研岗位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一、活动目标

此活动主要面向8-18岁青少年,以“赓续园林匠心 追寻园林中的科学家精神”为载体,依托馆内重点展览展项和可移动文物等,通过真实而生动地讲述和观感,打造沉浸式“精神思政”课堂,让科学家精神不再只停留于纸面上,而是映入青少年眼帘,使之更加了解中国园林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感悟园林界的学者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从而引发强大共鸣的精神感召力。

二、活动内容

本活动将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运用园博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对科学家精神的精要阐释推出了“三个一”沉浸式科学家精神专题课程,以认识1位科学家、倾听1段历久弥新的故事、阅读1本“科学家精神”好书贯穿课程始终。

三、活动方法

本活动将组织馆内青年党团员、金牌“园林小讲师”及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组成志愿宣讲团,向青少年群体普及科学家精神。课程前期,根据青少年心理,制定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所需的场景化及多元化,制作辅助道具、宣传折页、视频演示等课件。课程中,借助馆内重点展览展项及可移动藏品,将园林学者们的珍贵文献、手稿、影像资料等藏品,以“微巡展”的方式漂流进课堂,并以科学家们的生平履历、感人故事、鲜为人知的精神细节相结合进行生动讲述,通过打通精神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中走深走实,发挥立德树人、精神育人的作用。

四、活动创新

1.组建个性化志愿宣讲团。集结不同年龄层、不同身份的志愿力量担任授课讲师,结合自身在园林行业的学术能力、专业特长、技能本领,对标青少年群体特点及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将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故事”。

2.推出“微巡展”漂流进课堂。借助馆内重点展览展项及可移动藏品,将园林学者们的珍贵文献、手稿、影像资料等藏品,以“微巡展”的方式漂流进课堂,并以科学家们的生平履历、感人故事、鲜为人知的精神细节相结合进行生动讲述,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产生共鸣。

五、活动成效

此项活动截至目前,园林小讲师及学生志愿者讲解“极境——青藏高原展”“园立方 植物星球”“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和谐家园”等科学家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共计120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到2万余人,进一步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将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