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首都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为少年们打造的专属实践活动,通过讲故事、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助力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更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现在由于许多父母工作繁忙,一些老人就会帮忙带孩子,接送上下学、照顾起居、辅导作业,老人们如此悉心照料隔辈人,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孩子们。相信孩子们也会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通过走进疗养院的活动,孩子们更加近距离地与老人们相处,感受传承与爱。

假期,孩子们走进房山区温馨家园疗养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分为三个主题,分别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个实践活动在一些具有传统手艺的老人以及退伍老兵中开展,首先孩子们向具有传统手艺的老人学习剪纸,做灯笼等传统手工艺,老人们通过教授一些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图腾样式,让孩子们感知动手的快乐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无限魅力。另外退伍老兵向孩子们宣讲抗战时期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年轻当兵的过程中遇到的奇闻轶事,孩子们也可以提前从书本中获取革命先辈的故事,以自己的角度向老人们讲述出来,这项活动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从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变为一段历史的讲述者。讲好革命故事,能够燃起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激发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相信此次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意识提升一个高度,能够更好地领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第二个活动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意识到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雷锋精神永远不能忘记。孩子们通过陪老人聊天、教授老人手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打扫房间的方式,从大人的角度去了解这些老人的需求,并且满足他们的愿望。通过多样的形式,比如孩子们与老人交谈,为老人们念故事,唱歌等,也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通过此次的学雷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活动,发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学校以及社会也会以此为契机,将志愿活动长期开展下去,提升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心中!

最后一项活动是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疗养院食堂用餐过后,会帮助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清洗餐盘,让孩子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常舒适的生活是因为有家人在为我们辛劳。来到疗养院的蔬菜种植园内,工作人员首先对孩子们好奇的蔬菜的种类做了介绍说明,接下来就有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开展蔬菜种植的活动,先在土地上挖好坑,再给孩子们分发种子,并为他们介绍果实成熟的周期,再给种植的蔬菜浇水,并挂好孩子们的姓名牌。学校带领孩子们来到疗养院的蔬菜种植基地,不仅让孩子们体验种植的乐趣,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劳动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劳动便没有了一切。这项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劳动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美好。

开展本次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从不同的维度使孩子们领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深入疗养院的过程当中,孩子们也是体会到了家长们对自己的悉心照料,并明白了劳动可以使心灵变得更美好。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家长、学校、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就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