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的指示精神,推动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落地,北京市科协作为全市弘扬科学家精神牵头单位,近年来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开学第一课”、联合北京电视台、市教委、市科委等单位策划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等。“开学第一课”,邀请由老科学家、科学家后人、相关研究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组成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北京多所中小学校,讲授“科学第一课”让科学家精神课程进驻课堂,不同年代科学家间的对话、科学家与中小学生受众的对话,打破了自上而下、灌输说教的传统教育模式,实现青少年的价值引领、思想启迪、品格塑造,营造出平等、包容、开放、坦诚的“课堂”氛围,活动受到各区科协、高校科协、大中小学校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好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初步建成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科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主要内容

自2021 年开始,以开学季为契机,在9月1日组织两院院士、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等组成“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北京多所中小学校。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立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走在了全国前列,发挥了首善之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市科协持续发挥资源优势联合委办局、高校科协、16 区科协共同实施宣讲活动,携手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并逐步形成了上下联通、横向协同、多元并举、普惠共享的工作模式。

方法和效果

(一)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市委相关要求,市科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实施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名义进行完善,出台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建设标准》《北京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办法》。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建立全国首支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根据专业领域和社会热点需求,吸纳专家、学者讲好新时代首都创新故事,包含物理、化学、地质、水利、医学、环保、土木工程等领域的29名专家、学者加入宣讲团,其中包含5名院士。使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首都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示范引领。联合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申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目前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批复的在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已有52家。加强体系化建设,做强科学家精神“三进一上”(进校园、进场馆、进企业、上网络)四项支撑,为推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落地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品牌活动

为进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要求,市科协与市八十中等单位邀请包括杜祥琬院士、汪景琇院士、李四光的孙女邹宗平、陶诗言院士的家人陶礼光以及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颖等从事力学、环保、气象、天文、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专家走进平谷区第七小学、黑芝麻胡同小学、景山小学、府学小学、北京建华实验学校等30余所学校,通过宣讲伟大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科技前沿知识,树立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理想。其中汪景琇院士以“追循科学大师的足迹”为主题为“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与学生们分享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一生为祖国天文事业奠基的王绶琯先生”“我们向先生学习什么”等内容,以王绶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生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杜祥琬院士以《能源的故事》为主题。在报告中杜院士讲述了能源的发展和变迁,气候变化和国家战略的部署。其中,平谷区第七小学作为主场,通过媒体平台向全区初中小学同步直播,当天约3万余人受到科学家精神的启迪和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年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活动,网络媒体阅读量超过1亿人。联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策划以“登峰造极的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成立了“王绶琯科学创新实验班”,成立实验班是落实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是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顺应当前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时代的具体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响应灾后重建号召,北京市科协还策划推出了“2023年北京‘院士专家讲科学’灾区重建科学教育支援行动”,将重点走进门头沟、房山遭遇洪灾地区及教育资源薄弱的远郊区校园。

市科协通过构建科教融汇、开放协同的工作模式,搭建“线上 线下”的科学家精神展示平台,弥补了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的空白。期间,还联合高校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视频制作,制作完成8个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片和70个科普与科学家精神短视频。

通过探索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市科协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强化了青少年群体对科学家精神的价值认知,不断激发青少年科技创作的灵感,在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课程思政”中的科学家精神课堂教育资源的同时,实现科学家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青少年群体中树立了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用薪火永传的科学家精神照亮科技创新之路,用科学家精神鞭策青少年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