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儿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好少年儿童,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儿童福利机构等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受助儿童则是正处在困境之中的、亟需保护和帮助的群体,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织密筑牢社会治理防护屏障的重要环节,在做好孩子们生活照料的同时,应当更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尽早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
目的
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简称未保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市打拐解救儿童和非京籍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和其他被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在京未成年子女、7-18岁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性的临时救助和生活照料。未保中心不仅要为站内受助儿童提供生活保障,还肩负着受助儿童的思想道德提升的责任。
少年儿童可塑性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定型的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价值观养成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未保中心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美德,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万事屋”心理疏导
在未保中心生活的受助儿童总会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为此中心特别成立的“万事屋”心理疏导室帮助受助儿童排忧解惑、安抚情绪保障儿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疏导室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房间,设置为多个不同功能区:心理测评区、情绪宣泄区、音乐放松区、心理沙盘区,每个功能区的环境要以舒适、温馨、安静、安全为原则,作用就是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日常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情绪、心理变化等及时发现儿童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出现严重的问题,在这里工作人员、老师不是管理者更像是孩子的朋友,在他偷懒的时候微微提醒,遇到挫折的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增加与工作人员、老师交流机会、减少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合理宣泄的途径,不形成心理垃圾的积压,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会成为一个有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目前根据受助儿童情况以及日常心理疏导需求将分为以下几类疏导类别:
1.宣泄类:呐喊发声宣泄,撕纸张类物品宣泄,运动宣泄。
2.放松类:音乐放松(舒缓音乐),语言放松(聊天谈心、交流互动)
3.团辅类:《冥想之旅》(音乐冥想)、团体竞技类活动,电影赏析(观影交流)
筑梦主题教育
中心一些受助儿童因为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各种原因的影响形成了不好的思想道德理念,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生理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很多未保中心受助儿童在行为习惯上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自卑、自闭、自私、爱说谎、没礼节礼貌、任性、不爱惜公物、大哭大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如不及时矫正干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日后难免有部分儿童会走上犯罪道路,这种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要坚持遵循德育规范和儿童的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德育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关爱而不溺爱”的分寸和尺度,给他们以温馨的感觉、自我锻炼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